晋宣帝司马懿曾孙东晋开国皇帝、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元帝司马睿
史出《晋书 - 王敦传》:
(晋元)帝初鎮江東,威名未著,敦與從弟導等同心翼戴,以隆中興,時人為之語曰:王與馬,共天下。
因为国人一贯的成王败寇与春秋笔法。同样的一件事在《晋书 - 列传第三十五 - 王导传》上也记载说:
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馀,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乂。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也就是说,晋书认为在辅助司马睿登基这件事上,王导比王敦的功劳更大一些,其实王敦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236-290年)的登龙快婿,当王敦在东晋当国权顷朝野的时候,王导才不过是一个屁大的安东司马。
王敦跟司马睿的关系感情,没有王导那么深厚。王导对司马睿很尊重,但王敦却对司马睿有轻视之意。因为司马睿的实力太弱,首先司马睿出身并非是皇族司马氏,而是琅琊王这一支。正常情况下他根本没有机会成为皇帝,被派往江东也只是因为他跟对了司马越。另一方面是个人魅力不行。
《晋书 - 帝纪六》说晋元帝司马睿恭俭之德虽充,雄武之量不足。个人操守德行固然值得称颂,但作为皇帝的雄武却远远不够,只有大约也是马后炮的侍中嵇绍独具慧眼。
帝每恭儉退讓,以免於禍。沈敏有度量,不顯灼然之迹,故時人未之識焉。惟侍中嵇紹異之,謂人曰:琅邪王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也。帝性简俭冲素,容纳直言,虚己待物。初镇江东,颇以酒废事,王导深以为言,帝命酌,引觞覆之,于此遂绝。有司尝奏太极殿广室施绛帐,帝曰:汉文集上书皂囊为帷。遂令冬施青布,夏施青綀帷帐。将拜贵人,有司请市雀钗,帝以烦费不许。所幸郑夫人衣无文彩。从母弟王暠为母立屋过制,流涕止之。然晋室遘纷,皇舆播越,天命未改,人谋叶赞。元戎屡动,不出江畿,经略区区,仅全吴楚。终于下陵上辱,忧愤告谢。恭俭之德虽充,雄武之量不足。始秦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故始皇东游以厌之,改其地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及孙权之称号。自谓当之。孙盛以为始皇逮于孙氏四百三十七载,考其历数,犹为未及;元帝之渡江也,乃五百二十六年,真人之应在于此矣。咸宁初,风吹太社树折,社中有青气,占者以为东莞有帝者之祥。由是徙封东莞王于琅邪,即武王也。及吴之亡,王浚实先至建邺,而皓之降款,远归玺于琅邪。天意人事,又符中兴之兆。太安之际,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
哈哈,这个大概就是马一龙的由来了。不过闲话少叙,书归正传。公元2024年美利坚国的无冕之王马斯克,在辅助川普重回白宫这一件事上,也有临门一脚之功,像极了中国历史上的王与马共天下故事,虽然有中左西右,主客错位之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