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芦 读书札记:斯蒂芬·平克《当下的启蒙,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辩护》 斯蒂芬·平克是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和语言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曾入选《时代周刊》世界有影响力的百人、《外交政策》的世界百名思想家和《前景》杂志的全球思想家名单。他的《当下的启蒙,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辩护》列名New York Times畅销书。此书是《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的扩充。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数据和事实,揭示世界在持续进步。这本书有中文译本,但对涉及中国和共产主义的内容做了很多删节。比如书中平克引用了Steven Radelet的话:“1976年,毛泽东一个人就戏剧性地扭转了全球的贫困,他只用了一个简单的举动:他死掉了。”这句话在中文译本中被删掉了,类似的其他删除还有很多。所以这本书要读原文。
平克考察了现代社会在以下诸方面的状况:生命、健康、生计、财富、不平等、环境、和平、安全、恐怖主义、民主、权利、知识、生活质量、幸福、现存威险、未来进步、理性、科学和人文主义。用事实和数据说明人类社会确实在进步。
政治学家约翰·米勒(John Mueller)认为,民主的基础是赋予人民抱怨的自由。民主就是人们可以使用除暴力之外的任何其他方式来替换领导层。如果人民有权抱怨、请愿、信访、组织集会、游行抗议、公开演讲、罢工、以移民或离境相要挟、大声疾呼、出版、向境外转移资产、自由表达对政府的不信任,政府就不得不应对发声者的诉求。有了上述措施,政府只能选择响应人民的问题,更关注民生,无论政府是不是由民主选举产生。
平克用数据说明我们的时代在进步。1800年工业革命前,世界各地的大多数人都是穷人,人均收入相当于今天非洲最贫穷的国家(以2011年国际元计算,每人每年约为500美元),世界上接近95%的人生活在按今天标准的“极度贫困”中(每天不到1.90美元)。从1980到2015年,财富排行在前百分之一的美国人口从8%上升到了18%,在前千分之一人口中从2%上升到8%。半数美国人都会在他们职业生涯中的至少一年跻身全美收入前10%的行列,更有甚者,每9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会有机会进入前1%的殿堂。在非洲裔美国人中,贫困率从1960年的55%下降到了2011年的27.6%。人均寿命从1900年的33岁(比当时的白人低了17.6岁)提高到了2015年的75.6岁(与白人的差距缩短到3年以内)。2013年,美国国内居民收入(税前,不考虑社会再分配)的基尼系数高达0.53;而实际可支配收入(扣税和再分配之后)的基尼系数则为0.38。如果我们用人们的消费而不是收入衡量他们的贫穷程度,就会发现自1960年以来美国的贫困率已经降低了近九成,从30%的人口降到仅仅3%。
富裕但是贫富差距明显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拥有比相对贫穷但是平等的国家更健康完满的社会发展环境。哪怕贫穷和社会不平等让这些国家的民众会沉浸在嫉妒和相对性匮乏的感受中,他们也常常因为生活充满希望而把这些负面情绪抛在脑后。不平等是机遇的象征,教育和其他社会上升通道在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下才会被投机者以及他们的子女视为兑现翻身允诺的手段。而在发达国家,贫富差距的大小对幸福感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如果人们认同分配制度的公正性,人们就可以接受不平等的分配方式。只要理由正当,那么当事人获得高于众人的奖励和收益也就能够被认同和接受。只要民众认为国家政府是贤能当道、赏罚得当,那么即使存在经济不平等的现象他们也能安心度日。而如果他们对当权者缺乏类似的期望和信心时则相反。
社会福利性支出与社会完满是有限度的正相关关系:两者之间的正相关维持到大概25%左右,而后社会福利性支出占GDP的比例如果再上升,它对社会完满的贡献甚至有可能出现下降。
在 20 世纪重大饥荒中死亡的 7000 万人中,80% 死于共产主义政权强制集体化、惩罚性没收和极权中央计划。其中包括俄罗斯革命后苏联发生的饥荒、俄罗斯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2-33 年斯大林在乌克兰发生的大饥荒; 1958-61 年毛泽东的大跃进; 1975-79 年波尔布特的共产主义;以及金正日 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朝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