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论坛 | 时事论坛 | 汽车论坛 | 摄影论坛 |
股票论坛 | 游戏论坛 | 音乐论坛 | |
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
书中“异” |
送交者: 三把刀 2024-12-28 05:53:30 于 [世界时事论坛] |
东方安澜 此中“异”,是灾异、异象。慢读《能静居日记》,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老”字。人的老,大多是年月催的,但也有生落种。出生落地就是这个样子。赵烈文就如是。伴随这个“老”字左右的,是“苍”字和“古”字。做派老法,笔墨苍古。日记开篇,二十七岁的赵烈文就老气横秋了。掏古、茗茶、读史,反正,没有少年征逐荒唐孟浪的登徒子气息,把二十七活成了七十岁,年纪轻轻就从心所欲了,标准一个正统儒家流水线上下来的一个标准件。也不知这种少年老成是好还是不好,但我总觉得缺少了沈复芸娘的人间烟火味,不近人情,我总有点不喜欢。唉、一个人的命焉、运焉,虽然人不可貌相,但绝大多数人还是三岁定八十。这个人啊,不但自己要学好,挣脱自己的环境,像齐白石潘玉良,但也无时不刻受制于世镜、时镜、人镜,没有好的机缘,又实在很难摆脱。 钱这个东西很重要,看一个人如何赚钱花钱,也大致能判断出那个人的轮廓。纵览《能静居日记》,赵烈文没有花过一文冤枉钱。所谓冤枉钱,是指把钱使在荡空里。但赵烈文绝不是葛朗台。身处末世,人很容易掉入泥淖,被集资、炒股等等诱惑,中国人又没有契约精神,最后竹篮打水。没花过冤枉钱,不敢说最高智慧,但对于尔等守常之人看来,能经得起考验守得住诱惑,绝对是守常之中的佼佼者。因为这不但需要智慧,还要有社会能量。智慧包括眼界、见识、认知、智商乃至脾性,自然观人生观价值观,许多个人素质综合因素叠加才能造就一个一生不花冤枉钱的人。远古不说,从周天子东迁算起,死掉的读书人尸山遍海,落魄如陶渊明李白之类,发达如王阳明曾国藩之流,赵烈文厕身其间,无论学识、家庭、际遇、智慧,也算得上顶流人才,无论生前身后,比之坟堆不着子孙凋零的李白,要完满的多。 赵烈文是个温和的人,重情重义,这点很对我胃口。很欣赏。赵烈文是个儒生,但绝没有方巾气,日常笔记后面的读书心得,见识卓而不凡,非比寻常。不然,也不会和金钟铁布衫的曾国藩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不管是认知决定命运也好,还是知识改变命运也罢,总之,天道对命运一锤定音。赵烈文不但文才好,还精通卦术,每年都要为自家算一下吉运,但他算不准女儿的上吊,算不准周弢甫的猝死,算不准兄长的沦亡,这些还是些表面上的算不准;赵烈文毕生唯谨唯慎,隐藏在日记后面不能或无法说的算不准就是自己的官途。在易州任上,忽闻曾氏死讯,犹如五雷轰顶,曾氏不啻是再生父母,曾氏忽亡,我想这也是他无心念栈和最终放弃卜算的最大诱因。好多文章多说赵烈文易州任后李鸿章有重用,这说的不错,而且翁氏叔侄也看好他,“知余已久,极道企慕”,而醇亲王也对他说,“且云官声甚好,胡为有去此之信?”但官场如沙场,只是不用刀剑而已,世道不彰,没有曾国藩这颗大树庇荫,到底吉凶难料。 怀才不遇固然不好,怀才厚遇也不见得是好事,而赵烈文怀才而遇,急流勇退,为晚清的历史画卷上留一片白,让后人点不穿他的才深才浅,使后人生出无限的想象空间,是为明智,是为高明。一个人在仕途正热的时候,能抽身而退,世上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的。一个人能如此内敛,我是相当佩服的。从赵烈文身上看出去,放弃繁华,独善其身,退隐山水,有儒家的恂恂之风,这种儒家教育对人格的熏陶似乎也不无可取之处。话说回来,赵烈文能急流勇退,我看还在于他个人的性格,这个性格使我联想到那个说“做人要夹着尾巴做人”的那个人,一生恪谨惕险,虽无老大之资,但足济辅弼之才,赵烈文能认清自己的材质,这、这、这非常非常难能可贵。一个能看清自己的人,洞悉社会也就一目了然了。后来有同治六年六月和曾国藩有一番对天朝的“绝命对”,也就不足奇怪了。有如此学识和眼光、又不狂狷孤介的谋士,当得起以曾的身价一天多至四五次的频繁顾访。 当然,有眼光不等于执行力,这个要分清爽。能洞悉社会发展脉络,不一定就能应对裕如,应对得当,两回事。人的命,好比浮萍,不受己身控制的时候多;特别是在决定己身命运的关键性几步,大多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人的一生命好命歹,赵烈文的恪谨恪慎,我看和他一生并不太顺遂有很大关系,也和所处的时代有关。我们都是在“无神论”的毒奶中成长的,待到人到中年,“共产主义接班人”没接到班,才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玄机,我是直到父亲死后,才感觉到天人感应的存在。在洋洋四大本的《能静居日记》中,首先是科举不顺,其后是太平天国,记录了许许多多天地之间的异象,我就不一一摘录了。特别是他在易州任上,衙署失火,而一月之前同一时辰,在常熟的新宅,也发生火灾,虽然两厢都并不大,这种奇异的事,作为传统士子的赵烈文不会毫无警觉,赵烈文又通《周易》,总会感受到或多或少的天人感应。我想,这也是刺激赵烈文退隐的因素吧。 一般来说,穷人、边缘人,一生都活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状态下,是常事。而赵烈文恰恰也是在退隐以后,第四卷当中,记述了受家事拖累的种种疲态,读读想想,人生真的是了无趣味。而赵烈文也差不多如此。观《能静居日记》,和赵烈文交往的多是中等偏下的社会人物。我们可以从这个侧面窥视当时清末的人生百态。那些人过得不是孤苦伶仃就是凄凄惨惨,日记里过得红火的极少。这就是我大喟叹特喟叹的原因。竖观历史,什么文景贞观,开元天宝,康熙乾隆,这些大多是竹帛上的盛世、纸面上的盛世,跟寻常百姓无半毛钱关系,统治阶级立牌坊的面子工程。读《能静居日记》,不但是了解一个人从青年到暮年的一生,更是了解那个世代的世道人情,这比看文史资料更贴近生活、贴近日常,使人有亲近感。总的来说,《能静居日记》透露的气息,我用四个字形容:“哀矜自适”。哀而矜,自而适。对于恩公曾国藩,赵烈文值于小像,每年供奉如故。对于亲人的死亡,他竭力做好善后,对于亲支近友有请托他推荐于曾国荃的,他都回绝,帮助别人,也要量力而行,在为人处世这方面上,赵烈文也可圈可点,为我欣赏。续娶俞家姐妹做小妾,在不如意中寻找生命光斑,而且最后把季俞扶正,这样的人生态度和气量格局也为我所钦佩。 退隐后的赵烈文回归山水,自适其乐。还薄有家资,吃穿不愁,曾经一妻四妾,其乐融融。造园揽胜,半俗半仙,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生活状态啊。但换句话说,这又何尝不是因为天象异变频现,加上赵烈文所受的儒家教育,促使他一生小心翼翼,哀矜勿喜换来的呢。一个有大才的人,没有去一展襟抱,老天让他得以自适,这难道不是天道的回馈吗? |
0.00%(0)
0.00%(0)
0.00%(0)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