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论坛 | 时事论坛 | 汽车论坛 | 摄影论坛 |
股票论坛 | 游戏论坛 | 音乐论坛 | |
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
读书之难 名师现象 隔代授义 |
送交者: 调侃军政 2024-11-27 04:34:23 于 [世界时事论坛] |
戴榕菁 一. 读书之难 读书不但是学童上学第一天就要接受的训练,而且是今天很多家长给学龄前儿童就为孩子安排的必备课。相应地,自古以来对于满腹经纶的学者来说,从不会有人把读书看作是他们的一个弱点。一般来说,读书确实也不难。比如,就算是初初接触过中文的人,也能在饭店读懂各式各样的的菜单;世界各地的科技人员即便不能流畅地用英文进行交流的话,读懂英文技术说明书或大众化的科技文献一般都不成问题。 但另一方面,包括中国历史上无数大家名人在内的世界各地数以亿万计的老子学者却在过去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里把短短五千言的《道德经》解释得非常离谱,西方的哲学界至今也没有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搞得完全透彻,更别提那些众多的康学家和黑学家一直搞不清康德和黑格尔到底在说什么。 读书之难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1]】,但其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阅读本身所涉及的对注意力和理解力的要求。或许你会说,读个几百页的小说也就个把个日子而已,就算是历史名著难度稍微大一些,不过再加几天而已,有什么了不起的。但这里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读小说确实不用太费劲;第二,即便是读小说,你真的体会了作者的原始用意了吗? 当初我在找IT工作时,当面试者问我什么是我的强项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会读程序”。我的回答一开始会让做面试的人感到不以为然,甚至看不起,因为他们自以为所有做IT的人都能读程序因为那是学IT编程的基本要求。但实际上,我从1997年第一份IT工作到2016年最后一份IT工作期间没有看到一位真正能读懂程序的人;尤其是自1999年到纽约做第一份华尔街的IT工作以后,这样的感受就特别深。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1999年底到纽约之前我自己接触到的程序也不长不难,所以很难和他人进行比较。但自1999年底在Smith Barney做了项目之后,我就明确地再也没有看到能够和我一样地将几千行至几万行的程序读完的人了。记得在那个项目中有一个用Perl写的关键性的后端软件因为要移到另一个平台去大量参数需要修改,但因为当初参与写该程序的一部分人已经离去,愣是没人敢碰那个几千行的程序,他们一致得出的结论是重新写一个,因为那样会容易得多;但当经理让我来试一下之后,短短几天内我就将它搞定,没有用任何玄幻的软件工具,单纯凭借阅读与试错。感谢上帝的带领! 这里把读程序拿出来与一般的文章阅读进行比较是因为不论读文章还是读程序,当阅读对象的难度增大时,都要求阅读者能够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而一般人不知道的是,高强度的注意力集中与田径场上高速度的奔跑一样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是需要训练的,一般人哪怕是学霸遇到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这样的文本时也容易出现读了后面忘了前面的状况。 当然,为了不造成误解,这里有必要强调阅读程序与一般的文章阅读之间还是有着两点很大的不同:1)一方面,电脑在编译过程中容不得半点错。对于一个复杂程序来说如果没有读懂源程序就对之进行修改,大概率地会出现编译错误。另一方面,虽然计算程序可以很复杂但是其结果一般有着比较明确的期待值,所以,即便有些错误过了编译,也会在最后结果中暴露出来,如果没有读懂源程序就对之进行修改基本上一定会在最后结果中表现出来;而文章阅读却可以似懂非懂地混过去。2)基于前面这个原因,读程序可以借助即时的测试。也就是说,即便读错了,测试一下也就清楚了。而文章阅读就没有测试这个工具可以借助。 上面提到的读文章与读程序之间的差别使得当文章和程序的难度都很大时,就完成单一的阅读任务来说,阅读文章比阅读程序容易,但就真正读懂文章来说阅读文章反而不一定比阅读程序容易了。。。。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会有一大堆专家轻易读懂某些经典文献,但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之后人们发现那些专家没有一个真正读懂的原因。除此之外,虽然日常生活中理解一般的文章不难,但是有些文章不但整体阅读不易,而且很多局部的理解难度也会很大。而程序局部的理解通常是比较容易的。 当然,文章阅读比起程序阅读来还有另一个难点,而那个难点便造就了下面要讨论的名师现象。 二.名师现象 自古以来,不论哪个国家还是那个民族,都有所谓的名师出高徒的现象。到了现代社会,几乎所有主要的基础知识都已经被写在了课本和文献上。虽然象我这样的不在主流学术圈内的人会经常因为查不到所需的文献而举步维艰,对于身处学术圈的千千万万的学术人士来说,学术资料的获得本身一般并不构成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是,名师效应显然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当然,客观地说,名师的社会地位带来的资源分配以及话语权(文章发表的便利)的优势是不容忽略的,尤其是一些先进设备所能获取的数据很多时候可以带来知识上的优势。但是,上述这些社会地位和数据获取上的便利并不能完全解释名师现象。因为很多时候,不一定非要名师才能获取上述的物质和地位上的优势,但是名师的带领仍然常常会具有在对相关领域理论的哲学性理解上的优势。 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涉及到文章阅读之难处的另一个因素了,一个与作为阅读者的另一面之文章作者有关的因素,那就是文章写作表达方式所带来的阅读难度的因素。。。。 这里我们面临着两种不同的挑战。一种是诸如黑格尔那样的用一般人不易读懂的语言来表达所造成的困难。尽管黑格尔或老子或其他哲人们用普通人不易理解的语言来表达造成的困难对于一般读者来说确实是一大挑战,但一方面那些文字之所以读起来困难往往是由于其所涉及的逻辑内涵本身之高度复杂性,而文字本身并没有逻辑上缺失,与之相应地,另一方面相关作者恐怕也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来在相关的语境下来准确有效地表达相关的语义了。 另一种则是一般的文献和教科书上往往并没有把很多原本稍微多几行或多几页字就能说的很清楚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说清楚,因此不但增加了普通读者的阅读难度,而且让很多专业人员在很长时间内甚至终其一生都对某些知识内容有着误解。有时这些误解还会通过有误解的人所写的文章或编写的教科书而一代代地传下去。 这时名师效应就能体现出来了。不论是上述两种中的哪一种造成的阅读理解的困难,所谓的名师们不论因为他们自己在写文章或著书时不易将有些问题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说清楚,还是因为对课本与文献中的资料的背景了解的多,还是因为他们的理解力超乎一般人,他们都可以通过言传身教使得与他们手把手面对面教出来的学生在很多时候比同领域的其他学术人员表现得更加出色一些。 三.隔代授义 隔代授义是几年前我在脸书上就提出的一个现象,那是与上面讨论的名师现象相悖的一个现象。 所谓隔代授义说的是学生有时可以比老师(甚至是老师的老师们)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学生有时可以轻易发现老师(甚至是老师的老师们)对于所讲内容的错误理解。 |
0.00%(0)
0.00%(0)
0.00%(0)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