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
公元前228年,秦军攻入邯郸,赵国灭亡。名震天下的和氏璧,就此成为了秦国之物。七年之后,一统天下的嬴政,登基称始皇帝,和氏璧也被做成了传国玉玺。
其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正面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含义是:(既然)(我)顺受天命,当(了)皇帝;(就)应该使黎民长寿、国运昌盛)。
从此以后,这枚玉玺就成了历代皇帝信物,连续传递了1100多年。直到公元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连契丹,攻入洛阳城,后唐末帝李从珂,带着传国玉玺和妻儿登上玄武楼,自焚而亡,至此,传国玉玺消失不见。
大禹九鼎
《墨子·耕柱》记载:禹铸九鼎,对应九州,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人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数百岁矣。
春秋战国时期,九鼎是象征天下一统国之宝,先存放于镐京,后存放于洛阳,一直都由周朝王室保管。
随着周室国力衰落,诸侯纷纷觊觎王权,公元前606年,楚庄王询问"九鼎之轻重",被周大夫王孙满驳回。
公元前256年,周联合五国攻秦,反被秦军打得大败而归,周赧王被迫将王畿三十六城和大禹九鼎,一并献给秦国。
至此,传承了800多年的周王朝烟消云散,大禹九鼎也消失不见。
秦皇十二金人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灭六国后,收天下之兵,融铸成了十二个巨大的金人,每个长五丈,足履六尺(身高16.5米,脚长1.98米)重24万斤(60吨)
。铸成后,十二金人就放置在阿房宫前,日夜守护秦皇宫殿。
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火烧阿房宫,十二金人神秘消失,《史记》和《汉书》都并没有记载其下落。
随州珠
李斯的《谏逐客令》记载:随侯珠与和氏璧齐名,是当世两大至宝。“径约盈寸,纯白而夜光”,相传为随国君主救助受伤大蛇后,大蛇为报恩而衔来的夜明珠。
晚不仅是随国的国宝,更是各路诸侯梦寐以求的宝物。
公元前339年,楚国灭随,这颗宝珠成为了楚国战利品。秦灭楚后,又被秦始皇纳入囊中。然而秦灭亡后,随侯珠不知所终,成为一桩悬案。
《兰亭集序》
公元353年,王羲之与好友在会稽山兰亭下饮酒赋诗,挥毫写下《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太宗李世民爱不释手,专门嘱咐太子李治,死后要把《兰亭序》埋入陵墓陪葬。
五代时期,崇州节度使温韬,将唐朝十八皇陵盗了个遍,获得大量奇珍异宝,却独独没有《兰亭序》。
只有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因为风雨阻碍而逃过一劫。也许李治没有听老爹的话,将《兰亭序》放进了自己的乾陵之中。
《永乐大典》
1405年,明成祖朱棣下令编纂《永乐大典》,这部鸿篇巨制有11095册,约3.7亿字,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经史子集,无所不包,誉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然而这部旷世大典,却在神秘消失,如今保存下来的仅剩400余册,不及原书的4%,分别存放在8个国家的博物馆中。
关于《永乐大典》去向有三种说法:
一、嘉靖年间,案牍库遭遇火灾,《永乐大典》原稿被全部焚毁,
二、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撤出京城时,放火将其烧毁。
三、存放于嘉靖皇帝的永陵之中。
慈禧夜明珠
这颗夜明珠源自阿富汗,是公元1755年进贡给乾隆的贡品,后成为了慈禧的珍爱之物,并在其去世后,作为陪葬,放置于口,寓意着永恒的光明与尊贵。
然而到了1928年7月4日,慈禧陵寝被孙殿英部下炸开。他们用刺刀,撬开了慈禧的嘴,取走了价值连城的夜明珠。
消息传开后,举国震惊,孙殿英为掩盖罪行,用盗来珠宝四处打点。夜明珠也被送了出去,从此便如同人间蒸发,不知落入了谁的手中,再无确切的消息。
九龙宝剑
乾隆皇帝初见这把宝剑时,便被其紫芒所惊摄,心中赞叹不已。从此便成为乾隆随身之物,他去世后,宝剑也被作为陪葬品,长眠于地下。
1928年7月11日。孙殿英又炸开了乾隆陵寝,拿走了这把沉睡已久的宝剑。后来,孙殿英为了巴结戴笠,将宝剑送给了他。
戴笠同样是爱不释手,却无法随身携带,于是交给了北平站站长马汉三保管。
然而1940年,马汉三投靠日军,并将龙泉宝剑作为见面礼,送给川岛芳子。随着1945年二战结束,川岛芳子被戴笠捕获,夺回宝剑。
1946年3月17日,戴笠带着宝剑,登上前往南京的飞机,结果飞机在半途撞山爆炸,戴笠与龙泉宝剑一同葬身于火海。
北京猿人头盖骨
1929年12月3日,北京猿人头盖骨在周口店被发现,瞬间轰动了全球考古界。其考古价值无可估量,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坐标。
1941年12月5日,为保护这一稀世珍宝,头盖骨被搭乘专列,从北平赶往秦皇岛。准备换乘轮船后,前往纽约避难。
然而,消息却不慎泄露,专列被日军拦截,从此下落不明。
到了1972年,事情有了转机,传闻头盖骨可能在沉船“阿波丸”上。
这一消息让考古学界再次沸腾起来,组织大批潜水员,对“阿波丸”进行详尽打捞。结果却没有找到。
这些珍宝,或毁于战火,或消失不见,成为了永远的遗憾。
然而,它们故事和传说,却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激励着后人不断追寻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