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文革中一度风靡中国的三大进口商品
送交者: 调侃军政 2024-09-03 10:19:31 于 [世界时事论坛]

溪边树下

  在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当中崇洋媚外是一条罪名。然而在一段时间里却有三种进口商品经常出现在国营百货商店里,这就是阿尔巴尼亚香烟、古巴砂糖和伊拉克枣。

  阿尔巴尼亚香烟

  文革中香烟曾一度凭票供应。但在1969年前后大量的阿尔巴尼亚香烟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随处可见并且不需烟票购买。我在北京曾买过一包,品尝后感到烟味怪异。

  当时中国既反美帝又反苏修在世界国际关系方面非常孤立。但和阿尔巴尼亚因为反苏而成为结盟的亲密关系。许多地方并列悬挂毛泽东和霍查的画像。《北京——地拉那》和《山鹰之国》的歌曲曾一度响遍社会和校园。阿尔巴尼亚二号人物谢胡来中国访问,康生亲自陪他去青岛花车游行巡礼接受十万市民夹道欢迎。

  当时的阿尔巴尼亚是只有200万人口的小国,人口与中国某些县级市相当。中国勒紧裤腰带进口这么多香烟无疑是毛泽东对阿尔巴尼亚人民发钱。这应是今天国际大撒币的源头!也是盲目崇洋媚外的执政病态。

  古巴砂糖

  “要古巴,不要美国佬!”这是文革期间政治集会上经常喊的口号。

  古巴是产糖大国。由于身处反美第一线,受到其大客户美国的遏制出口受挫。文革期间古巴经济代表团访华,为支援古巴的经济建设,中国开始进口古巴糖。

  古巴糖刚刚进时,普通民众想要购买也要受到种种限制,买古巴糖需要糖票,因为每家的糖票有限制份额,所以在当时,尤其农村地区,要到逢年过节或家里有人生病时才舍得拿出这些黑乎乎的糖块来沏一碗糖水喝。那略带苦涩的古巴糖的味道一直封存在那 一代人的记忆中。

  当时的古巴糖是粗制滥造的。只注重产量,不注重质量,大多数古巴糖仅仅能称之为“糖的初级原料”。古巴糖吃起来味道也远远不如如今的各类糖,当时觉得它吃起来是非常甜,但甜中也带着一种淡淡的苦味,苦味中也有一些其它的怪味,总之就是一种好像没有经过提炼。

  伊拉克枣

  上世纪60年代陈云主管中国经济。为了支援伊拉克抗击美国,大量进口了伊拉克特产的伊拉克蜜枣,而伊拉克蜜枣进入中国后,也不属于必须用凭证换取的食物,可以直接购买,而且价格低廉。

  伊拉克蜜枣口感甜蜜,又便宜,容易买到,自然就成为了当时很多人家中常备的东西,小孩子更是将伊拉克蜜枣当糖吃。

  伊拉克蜜枣在我国广泛流行起来。因为它的确十分甜蜜,含糖量极高,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在当时那个贫穷、糖果根本难以吃到的时代,伊拉克蜜枣,成为了家中的美食。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