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马列主义语境下的自由观
送交者: 三把刀 2024-08-26 01:41:21 于 [世界时事论坛]

邓小平南巡讲话:“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二月二十一日))

其实邓小平讲话主要解决的是有关经济自由问题(与自由经济概念有交集但涵义不完全相同),而搁置了政治自由问题。当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源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主要讲经济民主,也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而经济自由严格来说就是富裕的生活,可以分为绝对经济自由和相对经济自由。绝对经济自由就是衣食无忧,是相对自然世界而言的自我富足,相对经济自由就是经济平等,是相对社会而言的非剥夺感,也就是共同富裕。

从本质上来说,把马列主义的经济民主,改造成共同富裕,也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会主义,是对马列主义的伟大创新和贡献,在此基础上才有三个代表等的后续理论发展。

当然自由这一概念涉及到不同层面,单有经济自由并不能达成理想社会和幸福生活,马克思主义所定义的共产主义,称为自由人联合体,这个自由人应该怎么理解,显然不能粗暴地用经济自由来取代。

从自由这个概念本身所涉及的涵义来说,至少还有另外两个含义的自由:一个是政治自由,一个是道德自由。在西方自由主义语境中,前者一般也称为消极自由,后者可以称为积极自由。

政治自由就是身心不受他人限制的自由,以他人不受限制的自由为前提,这个需要通过宪政立法完成。

道德自由,则是由社会中的个体自我立法所得来的自由,自我立法形成习惯和德性,可以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所以共产主义作为自由人联合体,至少还要大力发展另外两种自由:政治自由和公民道德自由,后者一般而言可以通过信仰和宗教(包括自律的和他律的宗教信仰)来完成。

毛泽东时代中国所力图建立的社会主义可以称为原教旨社会主义,或经济民主的社会主义,因为不能达到富裕和经济自由,也可以称为贫困的、非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

其实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无论什么样的民主包括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都只是手段,广泛的自由包括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才是普遍追求的最终目的。

0.00%(0) 100%(1)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