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那夜,那一声枪响… zt
送交者: 调侃军政 2016-06-02 12:58:45 于 [世界时事论坛]

牧羊人

确切地说是那一声声枪响。牧人这里说的“那一声枪响”是第一声枪响,因为对很多那个年代生活在中国的人来说,这第一声枪响改变了一切…

当时生活在北京的人们对“那声枪响”有着不同的记忆。

对站在五棵松路口的学生,那是三号晚十时,他们目睹宋晓明在枪声中倒下、死去…

对住在木樨地的市民,那是当子弹穿过阳台的玻璃窗、他们紧紧搂着瑟瑟发抖的孩子的时候…

对其它地方的人,那声枪响只是一段电视画面、甚至只是其他人的描述…

牧人的记忆是四号凌晨、在大学教工宿舍。

因为前一晚步行了几个小时(见《六四往事》),回到大学牧人疲惫不堪倒头睡下;睡梦中被人推醒,问我远处是什么声响。

“啪啪啪啪”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听起来就像家乡的鞭炮,但是牧人知道不可能是鞭炮。

“我不知道”,牧人摇了摇头。

而且牧人也听不出那些声音来自何方。

“是枪声。”,一位来自济南的同学说,大家都心里一颤。

一夜无眠。

牧人第二次听到这声音是当天早晨,在那个广场,当端着枪的士兵们向我们冲过来、当子弹从奔逃的众人包括牧人头顶飞过的时候。

那一刻,跟求生的本能相比、对自由的追求成了狗屁不值的东西。

比时间地点重要的多的是,那声枪响意味着什么。

对本来就双手沾满鲜血的王震之流,那声枪响向世人宣称奶酪是老子的、谁敢动它谁就得死,也意味着他的儿孙们可以继续声色犬马、享用他打下的江山。

对随笔鱼片粥华山这类五毛,他们为那声枪响拍手称快,党说过“稳定压倒一切”么。他们责备“闹事”的学生,他们谴责那几个不谐世事的学生头儿有私心,他们理解当局的坦克机枪;他们不承认私心杀不了人、坦克机枪才杀人。

对广大的民众,他们已经知道触及红线的后果:不是胡椒水不是催泪弹不是警棍甚至不是监狱。

那个代价是生命,鲜活的生命

那夜的那声枪响让当局彻底扒下了自己的画皮。三年大饥荒、你们可以撒谎说犯了冒进的错误;文化大革命、你们可以撒谎说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但是现在你们开始用坦克机枪碾压扫射“闹事”的学生了!

是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联合国承认你们这个政府,那是因为你们了劫持了那片神奇的土地和世世代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但是从那夜的那声枪响开始,你们在很多中国人心中已经不合法了

早在十七世纪下半叶,英国人洛克在《政府论》中就明确提出,每一个个体都拥有自然权利,建立政府必须得到大多数个体(即人民)的同意而且保护这种自然权利,否则人民有权推翻实施暴政的政府。洛克关于个体和政府的认知在一个世纪以后的美国独立宣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海天转载的《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一文里,说到大量的地下畅销书是描写宫廷和教会淫乱的色情小说;在这些色情小说里尊贵皇权的新衣被扒的一丝不挂,那个那个能让路易十五“立起来”的妓女成了宫廷最有权势的人。还有一类畅销书是所谓的诽谤文学,人们在街头巷尾瞎掰闲聊的一些政治八卦集结起来就成了畅销书。

尊贵的皇权是人们嘲讽的对象,任何荒诞的东西都成了对现实的真实描述,所以它们是“畅销禁书”。

看看现在的中国,是不是似曾相识?

不同的是购书的地点从地下书店换成了香港、政治八卦从街头巷尾换成了微信段子。

这就是那夜的那声枪响带给我们的......


浏览(2753)(50)评论(47)
发表评论
发表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