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近距离看中国:黄山 zt
送交者: 一枪中的 2016-05-24 07:46:58 于 [世界时事论坛]

梦笛

近距离看中国(5):黄山


   暑假快到了,我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了,真希望马上背起行囊,登上远去的飞机,开始我的探访之旅。 可惜我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才干了半年,还没攒够出游的假期,虽然我有旅行的冲动,但是今年我想也只好作罢了。不过,不能亲身到访名山大川,游走于文字之间,对于我也是一种自我娱乐的过程,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的思绪可以跨越时空,飞向那美丽的山川。我想,不能出游,不如趁着暑假把去年的十几篇游记写完,再到家门口附近走走,养精蓄锐的,为明年的出游做准备。


   记得去年的夏天,我和女儿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从南到北,走访了中国15个城市,并登上了两座风格绝然不同的山峰:黄山和长白山。 虽然时隔一年了,但是当时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依然历历在目,让我感叹祖国山河的美丽和中华文化的渊源流长。这次旅程最让我难忘的是风景秀丽的两座名山,长白山和黄山。特别是黄山的景色更是天下一绝, 让人叹为观止,真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山,应了徐霞客在1616年第一次发现黄山时的那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山峰得名于黄帝轩辕在此炼丹升天的传说,所以得名黄山。它那雄伟险峻的山峰,变幻莫测的云海,飞泻千里的瀑布,奇形怪状的石头,挺拔苍劲的松树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因此也名扬天下。黄山松的品种非常的独特,它生长缓慢,长在陡峭的悬崖边上,生命力非常的顽强,因此也被中国文人用以象征尊严,气节,和力量。明末清初曾经想拿起武器抗击满清入侵的新安画派的开创大师渐江和尚(也叫弘仁)进入黄山后,被黄山的气势所震撼,于是将黄山画入他的《黄山画册》 里。物我两忘,灵动悠远是中国人感受山水的最高境界。黄山让中国那些与它心有灵犀的艺术灵魂有了相见恨晚之感,让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都有一种创作的冲动。 中国文人从黄山变化万千的仙灵之气中找到了孜孜以求的心灵图景,将黄山独特的气质融入到绘画,让山水画更具韵味。可以说是黄山的风骨为中国画增添了无穷的 韵味,是中国的艺术使这座山脉成为文化大川。1655年,14岁的画僧石涛来到黄山。他以一生的时间感悟荒山独特的气韵,用笔墨画出了黄山山体的虚实隐显,草木枯荣,云雾聚散;画出了天地之元气,黄山之魂魄。而在明末清初,弘仁,石涛,石溪,八大山人被称为清初“四画僧”。这次带女儿游黄山也是希望她将来成为一名有气节和风骨的艺术家,更希望女儿能将黄山的气质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上,并能像那些水墨艺术大师那样做到物我两忘,灵动悠远。


   这次游黄山,我对安徽省的文化有了 进一步的了解。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安徽穷山僻壤,文化落后,没什么值得可以看的。但是这次参观了屯溪老街、安徽文化博物馆,还有领略了黄山独特的风貌以后,我对安徽的人文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徽州文化渊源留长,从古到今就有不少的名人出自安徽: 从古代的老子、庄子、华佗、周瑜到近代的黄宏斌、 胡适、冯玉祥、胡雪岩; 从新安画派、徽剧、黄梅戏、文房四宝、到徽派建筑。 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浓厚的兴趣。由于安徽70%都是山,经济交通相对其它都市不是很发达, 所以自古以来徽州人非常看重教育,并希望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徽派绘画的特点是清新淡雅。其中水墨画家黄斌宏是中国近代最有名的水墨大师之一。徽式建筑的特点则是黛瓦白墙,质朴中透着清秀,其造型丰富,讲究韵律,融石雕,木雕,砖雕于一体。徽州的雕刻也很有名:木雕,玉雕,石雕,竹雕造型精致美观。安徽还出产非常好的文房四宝,走在屯溪老街上,你能看见到处都在出售各种的笔墨纸砚。徽州商人自古主要做盐、茶叶、木材的生意。常常男人们要翻山越岭,离开家门很长的时间到外地工作,女人长期见不到丈夫。


   徽州的文化和黄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想将来有机会,我会再来到这个充满灵气的地方,去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


1。徽州的建筑古色古香,质朴典雅

K1.jpg

2. 充满古典气息的小街

K2.jpg

3。大红灯笼高高挂

K3.jpg

4。这高低错落的建筑,和黛瓦白墙的搭配,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K4.jpg

5。在黄山上俯视山下的徽派建筑
K5.jpg

6。女儿与一帮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在一起拍照

K6.jpg

7。雄伟的山峰

K7.jpg

8。热情的迎客松仿佛在迎接远方的来客

K8.jpg

9。云雾中山峰约隐约显,充满了神秘的感觉

K9.jpg

10。无限风光在险峰

K10.jpg

11。

K11.jpg

12

K12.jpg

13。女儿第一次攀登这样的大山,兴致勃勃

K13.jpg

14。终于回到山下,来一张合影

K14.jpg

15.湛江和尚(弘仁)的作品

弘仁.jpg


16. 湛江和尚(弘仁)的作品

弘仁——1.jpg

17。石涛的作品

石涛.jpg

18。石涛的作品

石涛——1.jpg


19。黄宾虹的作品

黄宾虹——1.jpg

20。黄宾虹的作品,

黄宾虹——1.jpg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nbsp;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