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
国内商家只想赚钱 zt |
送交者: 调侃军政 2016-05-02 07:33:07 于 [世界时事论坛] |
幼河 去年回北京因为临时决定多住些日子,结果天凉了就得添置点衣服。结果我到超市买服装的地方居然找不到普通的秋衣秋裤。我连着去了几家超市,甚至去了连锁店“家乐福”,都未见到普通的秋衣秋裤。买服装的地方不是没有秋衣秋裤,但在我看来都是所谓“高档货”。一件普通的加厚的秋衣要99元人民币,这是最低价。如果是秋衣秋裤的套装,也接近200块。可我在美国超市里买,7美元左右就可以买件最普通的绒衣;算一算不到50人民币就够了。我和北京的亲戚说到这事儿,他们异口同声“就这价儿”。我说那么秋衣都印着什么图案,我不想要。他们说“那你还是回美国去买吧”。 亲朋好友们向我说了一下国内的服装价格。如果按绝对数字比(假如美元和人民币1:1),中国国内的价格一般是美国的10倍以上。比方说,秋衣国内99元人民币,美国则7美元。我想,就是按照现在的汇率,在美国买中国服装要比国内便宜太多啦。 不过也不尽然。我还是坚持,我见到的那99块的秋衣是“高档货”。问题是那儿根本就没有低档秋衣。99块的就算最便宜的了,贵的能到好几百。各种服装都一样,见不到我认为的低档货。好像国内服装都奔“高档”了去。 可是,在美国的中国服装绝对是低档货。嘿嘿,美国人买中国服装就是奔着物美价廉去的。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国内产品追求高档,而在国外则只能低档呢?照我说,中国服装要在国外占领市场,目前还不能摆脱低档货的方式,想占领高档服装市场份额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中国出口在方面问题很多。至于供国内销售的产品追求高档,其实嘛,就是为了多赚钱。至于商品质量如何,商家未必放在第一位。国内很多服装属于质次价高,是“驴粪蛋子”——面光而已。 中国商品的质次价高不单单表现在服装上,在食品上更为突出!商家为了抬高各种商品价格,总是想方设法地搞些噱头“装扮”各种各样的食品。最起码,熟食中中会有各种添加剂,我反正在北京吃食品店里买来的馒头、饺子等总会有过敏的感觉,不断地拉肚子。在水果包装上也是“煞费苦心”。您说,一个普通的柚子,有必要用个漂亮的塑料网兜包起来吗?普通的梨也要用些小塑料袋装起来。 家具价格也高得邪乎。一张双人床一万多块;一个简单的能拉长的小桌子也一千多块。而且,你看着样品挺好的,等你买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儿啦。我们在买家具的地方买了小桌子,现在用起来“吱吱”的乱响。唉,凑合用吧。 我以上讲的也就是一个长期居住在国外的华人看到的一些表面现象。国内的人应该比我懂得更多。下面是我在网上摘编的有关中国物价为何比美国还高的资料。
中国物价为何比美国还高?
美国除人工费很贵外,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绝对价格)是低于中国的。 比如,苹果的产品iPhone3GS 16G在美国是599美元,而中国联通引进的的同一款货,开价6999元人民币。更离谱的是汽车,同样一辆奔驰S600,在中国要222万人民币,在洛杉矶的一个汽车网上,查到的价格是147450美元,折算成人民币,刚好是100万多一点。也就是说美国的奔驰车比中国要便宜一半。丰田卡罗拉1.8升,在美国的价格是15350美元,中国同样配置的价格是14.98万元人民币,中国要贵5万元左右。 日用品方面,美国人吃穿用都离不开MADE IN CHINA,但奇怪的是,中国造的东西,一离开中国反而变得便宜了。例如,广东东莞生产的李维斯牛仔裤Levis505,在中国商场的价格是899元人民币,在美国的亚马逊网站上开出的价格是24.42美元,合人民币167元,价格相差5.4倍。阿迪达斯的一双男式复古休闲鞋,中国的市场价是615元人民币,而美国的亚马逊网站上是27.62美元,合189元人民币,价格相差3.2倍。 世界上存在的异常现象,一定会有合理的解释,中国的高物价现象也不例外。 有专家认为,中国最容易被人反复提起的是“劳动力价格”的比较优势,但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国家宏观管理成本“的比较劣势,正是这个比较劣势,造成了中国的畸形物价。 中国的宏观管理成本(其中主要是政府成本)是全世界最高的。专家认为,2009年中国财政收入(包括土地转让费)已达GDP的30%左右,这个比例在全球只有北欧个别国家能达到。然而,与中国不同的是,瑞典等北欧国家是全球最高福利的国家,他们享受“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部社会保障。而中国是世界低福利的国家,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大部分都要国民自己负担。 中国宏观管理成本在过去20年内日益膨胀,行政开支和政府投资不断扩张。当前,政府行政开支、投资分别占到财政支出的18%和25%左右,在世界各国中遥遥领先。 由于行政开支属于损耗性支出,加上政府投资效率极为低下,这使得大量国民财富在经济循环中被损耗,退出了经济流通,为保证经济活动的必要流动性,央行不断超发货币,形成了人民币实际购买力的对内贬值,民间总体购买力的不断相对收缩的现象。 这些因权力腐败所造成的成本,自然也都摊到产品价格中去了,最后由消费者买单,看来,腐败之害,不仅体现在政治方面,也体现在经济方面。也就是最终形成了中国商品比美国还贵的奇怪现象。 由于中国一直实施的是出口导向优先政策,中国每出口1美元的商品,国内就要按照汇率比大约1比7来增发7元人民币来平衡,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大约2.3万亿美元,国内由此增发的人民币超过16万亿元,相当于2008年3.4万亿市场货币流通量的近5倍,这些由出口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全部以通货膨胀的方式转嫁到老百姓头上,造成老百姓手中货币的大幅度贬值,物价自然会相应大幅度上涨。 站在中美两国老百姓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国家立场上看待这个问题将更加清楚:中国老百姓生产的商品,被美国老百姓用美元买走了,美元被中国政府拿走了;美国老百姓得到了商品,中国政府得到了美元,而中国老百姓唯一得到的,便是手里现有货币的贬值。
中国货币投放量居世界第一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数据显示,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是8.2765。如今(2013年初)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变为6.1450。 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形势出现大变迁。深圳城市研究会专家顾问颜安生认为,以前中国的生产力落后,出口的产品很少,大量的生产和消费品需要进口,没有人愿意持有人民币,而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也是世界出口强国,同时,由于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大量国际资金涌向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出口所形成的巨额外汇还是由外涌入的大量外资都需要通过人民币进行转换,这就形成了大量外资追逐人民币的格局。 对于生活在国内的人而言,人民币贬值的感觉越来越明显。一种在2005年标价为1.90元/斤的大米,如今已经是3.30元/斤了,8年期间年平均上涨9.2%。就购买大米的能力而言,与2005年的1000元相比,2013年的1000元已缩水至576元,即人民币对内贬值了。 一国货币‘外升内降’的现象在世界新兴市场国家中较为普遍。特别是一些经济体选择了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对美元实行软盯住制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短期内可通过要素低估获得贸易盈余,累积外汇储备,导致国外资本流入。但是,随着国内经济逐渐升温甚至过热,相应的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就会产生。 多年来,由于国内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投资,依靠大量增加的信贷投放,致使我国的货币投放量有着较大数量的超发。到今年第一季度末,广义货币(M2)已经超过100万亿元,而2002年年初为16万亿元,10多年中增长超过5倍。我国的货币总量与GDP之比已超过200%,我国的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二,大约为美国的1/3,而货币投放量比经济总量第一的美国高出1.5倍,位居世界第一。 在完全市场经济背景下,货币的价值(或者说购买力)在任何地区都应该是一致的。如果出现不一致,那一定是人为扭曲的结果。而这种背离经济规律的人为操作是一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以人民币为例。国内为什么会贬值?根本原因就是货币发行量远远超过整个社会创造的实际财富。中国还有一个特殊情况,由于社会保障体系薄弱,老百姓都要把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存进银行,使我们的储蓄率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货币超发的后果。使人民币在国内实际购买力被高估了。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比如,我们只创造了价值1元的商品,却发行了2元钞票,但是这2元却有1元被存进银行,所以,市场上流通的还只有1元钞票,还能买到1元商品,人民币在国内实际购买力是高估了,但是,存在银行的1元钞票会不会流入市场呢?会,只要银行存款利率低于CPI(也就是负利率),银行的存款一定会流入社会,人民币购买力必然下降,人民币就出现贬值。 |
0.00%(0)
0.00%(0)
0.00%(0)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