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有理 2016-5-1 在论坛玩的时候,认识不少高人大家,像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数学家、艺术家,等等。我自己使劲儿打肿脸也就混个“无家可归”,只好尴尬潜水至今。恰逢五一国际劳动节,看到数学家冬冬和艺术家梦楠在讨论【最低工资】的问题。实在忍不住,也来谈几句。 人类的日常生活语言并不具备严谨的逻辑性,其组成的信息往往具有极大的逻辑漏洞。比如你说“幸福”,有人可以说“有钱才有幸福”;也有的说“穷人也能比富人幸福”。要是叫起真来,“太监比皇帝幸福”也同样可以用语言方式加以证明。 西方文明的发展,在于建立起了一套新的语言方式:科学符号、科学公式、和科学概念。这才使人类的思维真正跨上一个新的层次。谈最低工资,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框架,则不管是什么“家”,都不可能严谨和正确。但是,其不同的观点,又会被具有不同感性状态的人所接受。这就是社会的普遍状态,并且在网上反映得更加明显。然而,正是这种状态,妨碍了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思考,也妨碍了社会向前的发展。 即使把【最低工资】限制在经济的框架之内,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最低工资】是社会经济的一个局部变量。从科学思维的角度,任何人都应该具有【系统】的概念。也就是局部变量变化对系统的影响,必须在整个系统的范畴内考虑。我们在讨论【最低工资】时引入雇主的因素,这算不算全面?我认为远没有达到全面的地步! 从数学模型角度,任何一个系统函数都可以用一个子函数的集来表达。对于系统某一性质的变化分析,必须归纳所有子函数相关的性质表现。【最低工资】的本质是劳动者的资源索取权和支配权;那么,对其的作用分析就不仅仅是与其有直接联系的雇主,而应该是社会中所有的收入模式。在数学上,【最低工资】只是函数序列的常数分量,在系统工作曲线上,【最低工资】就是社会收入的“基准水平”分量。我们稍加分析就能看出,【最低工资】不过是一种线性分量,而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巨大的非线性分量,最典型的就是各种【炒作型收入】。改变【最低工资】这种线性分量的数值,只能改变系统非线性分量的基准水平,根本改变不了非线性分量的表现性质,特别是非线性曲线与线性曲线的相对关系。至于最低工资调整对雇主的影响,只不过是系统变量改变时所产生的调整过程。科学术语叫“暂态表现”。 因此,当【最低工资】这个线性常数上调的时候,整个经济体系会产生一个调整的过程;之后,便会恢复原状。拿最低工资的人只会在系统调整的时间区域内获利;而与最低工资密切相关的经济体则必然产生短暂的收益下降。当然,线性分量的过度调整将会导致非线性分量的表达失真,这将是更专业,也是更高层次的问题。在目前收入差距巨大的现实情况下,即使将最低工资翻番,相对非线性收入也是极微弱的调整,根本不会对非线性部分产生实质影响。 还有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是:任何国家的经济又是全球经济的一个子系统。一个国家最低工资调整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必须放在全球经济的框架中分析才合理。如果一个国家的最低工资相对很高,而贸易政策又不能有效阻挡国外低工资成本所带来的销售势能,则提高最低工资无异于将相关的劳动岗位变相送给国外。 那么,如果不考虑国外因素,提高最低工资就是对低收入者的一种利益输送,只不过输送的有效期是暂态,而且很短。但,有总好过没有。如果考虑国外因素,如果没有充足的高端就业市场和职业培训投入,提高最低工资就是愚蠢的面子工程,或是处心积虑的利益输送。不过采取不同行业不同最低工资标准的方式,将可改善其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