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百年前珍贵春节影像 zt
送交者: 一枪中的 2016-02-17 07:23:31 于 [世界时事论坛]

    


中国人过年自古有很多习俗,从腊八开始“忙年”,以至到小年的祭灶,除夕的守岁,正月初一的拜年、祭财神、逛庙会等种种风俗活动,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历时一个多月。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在过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以各种方式来祁盼来年的好运。而中国传统年俗,除了古籍与插图记录,具体的摄影作品早已无稽可考。


直到1839年,达盖尔摄影术在法国被发明。摄影术甫一发明,就有一批有远见外国摄影师带着相机踏上神州大地,记录下当时中国的社会人文形态,其中就包括年俗。这些照片也为我们后世了解当时的面貌提供了详实的资料。这些照片拍摄于清末民初时期。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小年,这一天主要活动有两项:祭灶和扫年。照片中的男子所购买的年货已经齐全,接下来就是要回家扫年。祭神和摆家宴是购买东西的主要原因。(本组图片选自由大连艺术展览馆主办,大乾艺术策划的《对话百年影像——孙连工收藏历史影像十城巡展》,更多作品请莅临大连艺术展览馆欣赏。特别鸣谢孙连工,大连艺术展馆,大乾艺术。)




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或收藏者在注释中写道:昏暗的街道有一种情绪,匆忙中有种春天的气息浸透在大街小巷当中。宁静的老北京城又迎来了马年,老了一岁。



这张照片是东四牌楼崇文门大街的街景,北京最负盛名的量大市场隆福寺市场在这个大街的胡同里,,一进入年底,市场里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图为卖炮竹烟花的商店(北京)。



卢沟桥因横跨卢沟河——即今天的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游记中记述此桥并赞叹不已,在欧洲被称为马可·波罗桥。卢沟桥在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因而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每当年关将至,卢沟桥上南来北往的商客集结于此,既是进京的前站,也是许多老百姓来此购买年货的方便之地



新年里在家门前种上一对杉树是满族人的一个习俗。一条绳子牵挂在两树之间,在绳子上挂着几片纸写着关于家庭幸福的祝语。这是从古代一直延续下来的习俗,这些美好的念想都是为了驱赶年兽。这张照片照出了两对杉树。



在新年前夕,人们会举办迎接财神和灶王爷的仪式,人们认为这些神明会向天上的玉皇大帝通报各家中不好的事情与恶习。这张照片显示出了一个满族商人在辽宁营口家中的院子里设立了一个圣坛来迎接财神的到来。在仪式结束之后,这个房间里的门就会马上被关上来防止神明偷偷的回去。



当迎接财神爷和灶王爷的活动结束之后,第一件神圣的事情就是在主人人家里设立一个神庵给财神爷上贡品。大量的贡品中包括了酒,燃烧的香和一个燃烧的中空的黄色纸壳,同时也需要“叩首”。人们相信火焰燃烧的越久越会有好的预兆。



在旧年的最后一晚即将要过去时,也就意味着新年马上到来。接下来,欢迎神明入住家中的庆典仪式便会举行,每个人都会换上节日的服装并坐下来享受一场豪华的宴席,欢乐的对话在家庭中环绕着。当人们酒足饭饱时,他们便会开始拿起乐器奏起节日的音乐,像铜钹,鼓,和铃形成了喧闹的声音,这种音乐因地而异,体现里浓厚的地域区域性。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这张照片显示出了财神爷是怎样被供奉在一个粮店商人的商店中:蛋糕和糖果堆积起来像是小的正方形的塔,仿造的银锭(金银色马蹄的形状)是用金色和银色的纸做的然后再穿成一条挂在祭坛两边,一个正方形的容器放在前面放满了高粱,在其中点上了香,家中的成员会来此前行李“叩首”(辽宁营口粮店里的财神)。



在中国传统新年中风筝是必不可少的。当天空中的云比较少,阳光充裕时,就会看到许多种类和形状的风筝出现在天空中预示着新年的美好。在中国,有很多种类的风筝,有的像金鱼,有的像鲶鱼,有的像龙,燕子,老鹰等等。当然,快乐美好的期望仍然是放风筝的主要目的(北京风筝店铺)。



在中国的南方,“年糕”是一种特别的新年糕点,在新年期间它会被人们作为年货购买。听起来年糕发音像是在说过年高兴。这个习俗在江苏地区是很普遍,它被制作成很奇怪的形状,在这张照片中可以看见很多块年糕被穿在一起,分层的放在花束当中。照片中,右边的那个是纸做的财神爷的形象。他象征着财富,富足和人丁兴旺。



农历正月十五,中国人就开始庆祝元宵节。可以从这张照片上看出,挂在墙上的灯笼形状各异,这些灯笼都是在新年前随机被设计出来的。在一百年前的北京,小的红灯笼被挂在街道的两边给人一种很浓郁的东方气味。



庆祝元宵节不能没有“元宵”,元宵是一种用米做的食物,外观像饺子里面包着糖,需要放入开水中煮熟食用。像饺子一样,它是圆形的,意思是团圆美好没有痛苦。在北平的餐馆里每年春节假期都会向顾客提供“元宵”。在北京繁忙的街道上,这样的美味在一些摊位上被出售。有一些小贩会在晚上元宵节上叫卖元宵。



“正月里,不剃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这首民谣,传唱了三百六十多年,岁月早已朦胧了原来的意思,倒给九州大地上的剃头师傅们,每年一个月的“年休假”。时至今日,大多数人依然恪守着正月不进理发馆的习俗。其实,这首民谣根本不是对人们正月剃头就一定会死舅舅的预言,而是在用“正月不剃头——思旧”这一无奈,去咒骂满清政府用钢刀硬弩强行推广的“剃发令”。(剃头店蛋白照片1870年代 )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nbsp;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