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2011年、曾经获得过“共和国脊梁十大卓越人物”称号的倪萍,要移民去加拿大落户了。听说『“脊梁骨”自己要移到到外国去支撑它国的社会』不能不令人感到些许尴尬和“若有所失”。
其实文化界(特别是演艺界)的名人“移民”国外,早已不算什么新鲜事,而是司空见惯了(不信可以去查查那些知名演员现在的国籍就知道了)。所以这次倪萍的要出走,完全不值得大惊小怪,充其量只不过是像一块丢进水中的小碎瓦片、所产生的涟漪而已。那些想拿这来说事者,不外乎都是一种羡慕嫉妒恨般的“酸葡萄心态”,而不是出于“亡羊补牢”式的反思。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事情还会不断的发生,而且只会多不会少。因为我们并不关心这种“人才外流”现象产生的根源之所在,所以完全没有“根治”的可能。那么,“病根”到底在哪里呢?
要是真的“追根寻源”起来。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真正的“罪魁祸首”,原来就是被读书人奉为圣贤或儒家“祖师爷”的“孔夫子”孔丘本人。正是因为他提出的“危邦不入”或“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教唆,并身体力行地付诸实践的示范结果,给后来的读书人,树立了极坏的榜样。让他们在国家面临危难之际,找到了逃避“匹夫有责”的担当,再跑到别国去“坐享其成”的借口,实乃混账之极。
所以,把包括倪萍在内的读书人移民、跑路现象的怨气,都撒在一个小小而微不足道的倪萍身上,是既不公平,也无济于事的。只能引起更多人前赴后继的“跟屁虫”式仿效。而不去批判、追究那个“始作俑者--孔子”的责任,并肃清其流毒。更是我们自己无能和企图“文过饰非”的羞耻证明。
这也是笔者当年愤而以“开山祖师”的身份另立门户,要在科学解压缩包括孔子的儒家学说在内的传统文化基础平台上,摒弃那种如“丧家犬”般、招人不待见的“XX学院”,建立起一个经得起推敲质疑或挑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新社会学理论(简称《新理论》),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完全无需再“忍辱负重”或“韬光养晦”地,真正在还处于“高等动物”阶段的世人面前“潇洒走一回”!
请看十多年前发表的老文章:孔夫子和模特儿
这个题目的确有对圣贤“大不敬”的嫌疑。不过笔者并不介意可能受到的攻击,甚至更希望有人为此 将笔者告上法庭,以便赚回可以苟活它一年半载的美金。即便因请不起律师输了,也可以先进监牢吃 几顿“免费午餐”,好在“精神自由”根本无处能禁,能禁的“行为自由”又根本不希罕(否则早跑到森林里去从新和猴子为伍了)。就算自己的“言论自由”被禁了,那也只是别人不能“闻道”的损失,不“瞑目”的不会是自己(有曰“朝闻道,夕可死矣”)。不过,想打这个主意的人,最好看完 这篇文字再作决定,除非他比我还着急地想争吃那“免费午餐”!
在封建礼教中,将人的职业高下分成九流(上中下各三流),而演艺人员则和娼妓一样,都属于被人看不起的“下三流”。而今天的各类模特儿,不仅有由演艺人员兼任, 而且大多时间要穿著单薄,翘首弄姿地抛头露面,甚至要做出“男女授受不亲”的动作,当然要归到同一等级。可惜这老夫子的 历代许多学生门人,不但不能遵守“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规矩,虽然看不起“中三流”的工匠、商人,却反而和妓女、艺人打得火热,还被当“佳话”留传后世(比如明末的那些只知在妓院里厮混的 “爱国文人” 和有关作品 “桃花扇”)。如果不是职业本无高下之分,那就得按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观点,将这些人归入“下三流”之中。那我把教出无数“下三流”人的祖师和模特儿并列,也不能说过分的。
不过,这篇文字可不是因为自己没钱、又没有才气或俊貌去吸引“三陪小姐”,被迫至今“守身如玉”,为舒怨泄愤而写的“酸葡萄”文章。这是一篇严肃、认真呼应“纪念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周年大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二次会员大会” 的文字。据报导,一位国家领导人在会上指出,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创建的儒家学说 博大精深,包括了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艺术等方面的思想和主张,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对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有着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深远影响。儒学的许多重 要论著,特别是做人、处事、立国的至理名言,至今还被人广为引用。他还指出,当前,人类社会正处在世纪之交,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而两千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儒家学说可以为我们解决人类社 会面临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 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 整理总结、研究,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即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要结合新的时代情况赋予其新的意义,并使之有机地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更好地为现实服务,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这些话是如此的正确和全面,让我对他或他的秘书班子十分“嫉妒”(因为即使给我一万美元去做那个报告,也肯定说不了那么全面的)。但不幸的是,这偏偏又让我联想起报导“服装模特儿秀”的文章。在那些文章里充满着“美丽”“贤淑”“端庄”“活泼”“性感”“大方”“现代”“先锋” “前卫”“领导服装潮流”“预测未来方向”等,能够用得上的词汇,大概也是“挂万漏一”了。而这两者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和现实有一段距离。甚至连有距离的理由都相同-又爱又怕,就像笔者希望街上所有女人都穿模特儿那“好透明”的上装,却又不愿自己的太太和女儿也加入其中而不敢鼓吹一样。两千多年来的历史,最能证明的一点,就是中国人对儒学就像“走江湖的把式”--只说不练,这是中国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沾到儒学“实惠”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对儒学的态度,有点像作家巴金笔下的描写,一方面把冯乐山老太爷推举为“德高望重”的代表,不知情的人以为他“知书达理”“道貌岸然”,知情者却知道他一肚子“男盗女娼”。以这样的人为师表,只能产生出更多的“伪君子”,或刺激出三少爷觉慧那样的革命“叛逆”,而这两者都不可能去宏扬真正的儒学。直到离孔子出世已经两千五百多年的今天,我们还是只会对着儒学大唱“赞美诗”;在孔府大院重复那七音不全(过去只有五音)、迂腐不堪的音乐舞蹈,却不设法去那怕是一条一条地开始整理、厘清孔子思想中的精华和糟粕。最近这个会议就是证明,因为除了一堆全面而不着边际的美言外,根本看不到真正想学以致用的决心。而本来我们的确有必要、也有条件这么做了。
今天的世界已经要进入一个所有国家不能不密切交往的时代,在不同、甚至互相冲突的文化中,找出合理而能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准则已经是“当务之急”,也应该是中华文化当仁不让的义务。比如:
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社会精神文明崩溃。我们在享受现实,却又担心未来, 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和正常发展。这已引起各国领袖的重视,纷纷提出应对的策略,从加强传统道德观念、宣传宗教、恢复家庭价直到“学雷锋”和“五讲四美”“心灵改革”...,真是众说纷云、各出“奇招”。其实这些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片面或治标之道,真正的原因是我们在考虑高级精神层次的问题时,忽略甚至忘记了人类社会中,制定一切“游戏规则”时必须遵守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权利和义务的相辅相成性。现在全世界都在关心和提倡包括个人自由在内的“人权”,却没有人去确定享受这个权利时所必须遵守的义务,居然当成了是上帝送来的“免费礼物”!正是这种有意或无意的误解,成为社会问题产生之根源。而只从西方“实用主义”的层次出发,也是绝对找不出真正的解决之道来的。
要是我们将“克己复礼”就解释成:“自觉约束自己的一切行为,使之符合或不超越社会法制和道德 的规范” 。这难道不正是和人权相对应的、最恰当的“义务”吗?如果我们按照“天下没有白吃的 午餐”的常识,在坚持“人权”的同时,也强调对应的“克己复礼”,要求每一个人都在遵守这样“义务”的前提下去充分享受“权利”。那时,法律才有可能理直气壮地对待躲在“人权”后面的“罪行”,所有的人都将重新获得那些实际上已被恐惧“剥夺”了的各种最基本的自由。也许不难发现,现阶段的很多社会问题,是并不需要“绞尽脑汁”就可以解决的。那么,这种解释即使并不符合孔子的原意(其实谁也不知道他真正的原意,否则就没有学者间那么多的“文字官司”可打了),是否却能更好地达到“以中华文化造福人类(那怕先造福中国人自己也好)”的宗旨呢?
今天,不少人感叹中国人如“一盘散沙”,但有没有想到,这孔老夫子是始作蛹者呢?他的一句话“道不行,则乘桴浮于海”,成了中国读书人逃避现实和责任的“教唆犯”及最佳托词。在美国,要是有人对现实不满,大多会千方百计地争取改变,很少有人因此离开跑去别的国家,所以自己国家就 会越来越好(尽管好的内容未必正确)。但是在中国,读书人总是被誉为“国之栋梁”,更是“道” 的制定者。要是“道不行”,当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己怎么能够反而“乘桴浮于海”去了呢?“大厦之将倾”,“栋梁”不仅不鼎力支撑,反而抽走,这大厦当然要倒得更快了。这难道不也是中国的现状吗?中国人敢于把自己的国家主席“打倒斗臭”,却不敢批判一个明显错误、后果严重的观点,岂非咄咄怪事!还能奢谈光明前途吗?
中国古人的“天下大同”说,至今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却始终像“地平线”一样地可望而不可及,居 然没有人真正去找一找原因,反而一个劲地鼓吹“大公无私”,没有发现这才是阻挠那个“大同”的 拌脚石。因为人类的自私是天性,是不能改变的,连道德家、领袖、牧师、神父、教主和“心灵作家” 等都不例外。所以一定要推行“无私”,只能造就越来越多的“口是心非”而已。试想一下,如果我 们在承认人人都有自私的前提下,要求每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受到别人的照顾而去照顾别人的孩子;为自己老来有快乐的晚年而去善待别的老人。那么“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就变成 像买“个人保险”一样的问题,为什么一定不能实现呢? 以上仅仅略举数例,以证明我们的确是有许多具体事可以做的。而不是像现在那样自以为是“设计 师”,时不时开个“展示会”,拿孔子当模特儿,把“儒学”穿到他身上,推着他在世人面前的“天 桥”上炫耀地走一回,搏取一点掌声,来满足自己那可怜的虚荣心。
现在,还有人想“控告”我吗?那就请吧。不过,要是他能找到孔老夫子,请其作为原告来签名的话, 我想夫子一定更愿意签出一张“请柬”,邀请我去和他“切磋”,并分享那供桌上的“冷猪头肉”的! 有谁敢和我打赌吗? (99.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