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有理 2016-2-4 竞争,一直被视为保持经济活力的必要手段;优胜劣汰也是人们对竞争的理想化期待。然而正是共产主义理论,给了我们一面对照的镜子。“共产主义”不失为一种儿童智力水平的美好愿望,其特征就是线性化思维,认为只要有足够的资源把欲望的沟壑填满,人类就能进入大同世界。现在,共产主义理想已经被残酷的现实所否定;然而直至今日,世界上正统的经济理论都还把自由竞争作为人类自由的一个象征。 但是必须正视的是:竞争从概念本身是一个中性表达,这就像一个三角函数的曲线,它本身只代表了一种运动的规律;然而当一个函数被植入到系统当中,那就必须要考虑函数表达与其它函数的相对关系和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对于竞争而言,它就必须要与人类的文明体系相适配。《丛林法则》也是一种竞争的表达,但至少从现代文明的水平看,《丛林法则》是一种野蛮的表达,是一种未加文明函数修正的原始竞争模式。 有人会说,现代的经济体系已经通过法律法规对市场竞争做出了约束。这点虽不能否认,但正像本人之前强调的,局部的公平正义并不能代表系统整体的公平正义。就像我们对地球的了解一样。当人们站在地上,任何人都会感到地是平的。然而人类始终一次一次地在不同的认知层面犯下同样的错误。当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已经进入到星球、星系的水平时,人类是否应当借鉴同样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一下人类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体系呢? 从人类社会对经济活动的约束来看,其调控标准仅仅停留在文明的底线位置。也就是不能明着偷、不能用肢体暴力去抢、不能直接了当地骗。然而从系统理论的角度看,一个系统要有良好的输出表现,必须要有一个良性的动态范围空间。简单来说,就是当系统想要输出一个正弦函数波时,必须要保证在任意周期范围内,函数值的表达是不受系统性能影响的。函数曲线既不能变形,也不能被削割。前提之一,就是系统必须要有一个动态的基准高度,使得曲线表达获得必要的正、反相空间。对于经济体系来说,这个基准就是人类经济的文明标准。很明显,任何自然系统都会产生波动,经济也不列外。但是如果把人类文明的底线作为系统的基准,那么从自然规律的角度,人类的经济活动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表现是落入文明底线之下的。中国的市场虽然是个特例,但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样板。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乌烟瘴气,欺诈遍地、假货横行,之所以明显甚于发达的文明国家,无非是中国社会的文明底线更低罢了。而在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的文明底线较高,因而使得突破底线的经济行为更加向智能化方向移动了。这种移动一方面造成了智力判别的难度,因为这取决于社会平均智力水平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智能表现是一种非线性的模式,因此将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冲击和危害。 有了上述的理论化思考,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晰地解析市场经济中的恶性竞争。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