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2015-2016探亲杂记之九 zt
送交者: 调侃军政 2016-02-01 08:37:56 于 [世界时事论坛]

老秃

养老难还是送终难?

十多年前回去时,母亲精力充沛。总张罗着全家大小的琐事。五年前,她的精力和体力

开始耗弱,已经需要父亲和姐姐的照顾了。近几年每次回去,她是一年不如一年。犹如点燃后的蜡烛,眼看着快耗完了。

多亏我姐姐全力支撑年老的父母生活。安排雇工给父母清理,做饭,买菜。带父母去医院看病,抓药,办理各种手续和琐事。根据姐姐的描述,这一切都需要很大的精力和时间的投入。

人到了老年,体弱多病,很多情况下完全听天由命。不管你有多强烈的意志,成就多大,到了晚年,人生末期,你会站不起来,虚弱的无法照料自己。只好听凭别人摆弄。红朝太祖毛爷这么一个强人,最后二年还不是看不清,歪着嘴流口水,言语不清了嘛。到了晚年,病魔对所有人都平等地折磨一通。

所谓优雅地老去,有个前提,就是意志清醒,生活无忧,身体健康。这只有在老年的黄金十年,也就是退休到75岁上下才能达到。过了八十岁,人的器官老化加速(我的看法,也许不对),很快就虚弱到苟延残喘的地步了。

我们这一代人,年纪六十上下。自己已老但不是太老。但是,如果父母在的,则父母必定太老。早就到了需要别人照顾的阶段。父母健在,对于我们这些刚步入老年的人群来说,既是好事也是烦心。因为,父母老病交加,对于我们,在金钱上,在精力上,在体力上,在琐事方面,都是压力很大的。要是再有我们的年轻一代的琐事,可说是麻烦铺天盖地的。

上面提到养老,其实真正意义在于养护老病的父母。这里面的麻烦,真是各家有各家的难处。说是一本血泪账肯定过分了。但是,说是一本难念的经,一定恰如其分。看到这里,理解的,只有点头苦笑的份儿了。不理解的,肯定没有类似的经历,我也不多嘴说服谁谁的了。

姐姐一个同事,父母是原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外播音部的第一代印尼语播音员。都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离休者。老头晚年患老年痴呆症,跟我母亲的病症一样。从老头确诊到他去年离开人世,经历八年。老太太半身不遂,偏瘫在床得有十年了。 一个女儿白天工作,余下时间全部用来照顾二老。她只跑手续,联系等事情。家里请了二个保姆做老人照顾。每人付工钱四千,再包吃包住,春节,过年另算双倍钱。二个保姆不做饭,另请做饭保姆,不住,管吃。一个月三个保姆的工资就一万元。那伙食要好,自然也耗费数千元。 这家几年里换了几十个保姆(42个)。保姆们的素质很低。有人会白天任由老人拉撒处于不清洁状态。有人会教唆新保姆糊弄主人。有人会见到好吃的猛吃。没肉就发脾气。有人会偷东西。这女儿整天为找到负责的保姆着急。

她父亲最后二年,不停地病危,住院。每次住院,因为北京医疗条例的规定,不超过二十八天。这样,老头在北京各医院间转来转去。还得不停地托关系找人帮忙才能住院。反正不能回家。家里没有任何医疗设备,回家就得死嘛。

这北京医疗条例也有它的难处和考虑。我知道一些,觉得也没办法。这种久病不死的病人占据医疗资源太多而且没有抢救的意义了。要是真的允许类似病例无限制地住,那北京所有医院就全住满也是杯水车薪而已。这二个老夫妻,每人的离休金都过万元。这么一折腾,全部赔进去还要挖过去的积蓄。现在,老头去年夏天走了。终于解脱了。也让他的女儿得以喘口气。可是,家里还有位偏瘫的老母亲呐。所幸,她工作单位很体贴。允许她弹性工作。到底是中央事业单位,有人性化的管理。

还有位朋友的母亲得了脑溢血,不能说话,也是长年摊在床上,需要全时间照顾。但老太太有清楚意识。家里只请了全时间护工。每月工资四千加吃住。估计成本在五千以上。老太太就花点药钱,一千多点。算是没有烧钱, 静悄悄地等着大限。

很多例子只传递了一个信息:养护老人需要钱,冰冷的钱。 有了钱,谁家老人都能养护的好。 没有钱,只能等死。搞不好,还得在委屈和窝囊的状态下离开。 我家和我知道的几家,恰好都具有医疗全包的一点特权和不错的退休金。因而,金钱不是问题。注意力在让老人养护好。而我知道的一般市民阶层,以北京为例,似乎大病报销百分之八十,需要自付百分之二十。但是,如果老人的退休金不多,子女的收入有限,那就会给各方带来很大麻烦。 北京市民如此,那么,农村的老人呢? 估计大部分只有有限的医疗条件和资金,聊胜于等死吧。此话题,我不熟悉,不敢多说了。

我在北京期间,姐姐也在为一旦母亲出院需要转去哪里的问题着急。医生说,只要老太天肺炎好了,不用吸痰,就可以戴着鼻伺管回家。一旦再发病,可以送回来抢救。 可是,我父亲和姐姐已经精疲力尽,无法再接母亲回家照顾了。

所幸,医院里的主任大夫正好知道石景山区设立了一个临终照顾医院,专门收留没有抢救意义的病人。那大夫说,只有四张床位空着,你得赶紧去申请啊。姐姐闻言立刻跑去这所医院看看。发现有一位医生做医疗工作,一位护士做护理/护工管理。每个病房住三个昏迷状态的病人。 医院统一雇佣护工管理一切事情。姐姐发现这些病人身体干净,病房无味。护工定时照顾病人吃药打针点滴喂食清洁等等。病人一律剪短头发,易于护理。大喜之下,立刻办理手续把母亲转到这家社区医院。到目前为止,母亲在这里得到不错的照顾。姐姐甚至没有发现任何不满意的地方。母亲的基本尊严有了保证。家人可以随时过去探望。姐姐传来母亲的近照,老人家脸庞饱满,穿着医院的服装,安详地昏睡着。 这,让我泪如雨下。母亲还在啊,即便她不再明白了。

这家社区临终医院是区政府出资的。石景山区只有二所。办这种医院赔钱,没有私人愿意投入。北京和各地其实有很大的需要。但是据说有不少法律问题,习俗问题,医疗体制问题,盈利问题,人员问题,需要解决。

养护老人难? 真的难。要求金钱,时间,精力,体力,条件,设施。 哪一样跟不上就成为子女的头疼问题。母亲病危住院期间,各种开销,每月花费一万多元。幸亏父母退休工资不低,多年小有储蓄,得以应付危急。母亲转入社区医院后,基本花销在六千多。但只要能让父亲和姐姐休息,母亲有尊严地延续余生,这就不算什么了。突然想到,子女不孝,固然是违背中国文化伦理的。但如果进一步探索,也许是出于无奈啊。从我父母的养老经历看,万幸,这些苛刻的条件都有了。母亲的病症依然把父亲和姐姐搞得精疲力尽。

养老难啊!





浏览(611)(5)评论(1)
发表评论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nbsp;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