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中国的两大供油国断交 zt
送交者: 一枪中的 2016-01-31 11:22:42 于 [世界时事论坛]

乐山水

习近平近日访问中东的埃及、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其中伊朗和沙特对中国至关重要,因为他们分别是中国第二大和第一大石油来源,而中国石油超过六成依赖进口。习近平出访之前,伊朗和沙特断交,原因是沙特处死一名批评政府的什叶派教士。有媒体说习出访目的之一是调停两国对抗,但这是不可能的,原因是首先如要调停,须由外交官穿梭访问,撮合双方谈判;其次是这两个国家利益冲突巨大,积怨极深,难以调停;再次是中国没有实力居间调停;第四是中国偏向伊朗,不会得到沙特信任。第一个原因显而易见,下面谈谈后三个原因。

1. 伊朗和沙特利益冲突巨大,积怨极深,难以调停

伊朗与沙特的利益冲突和积怨,至少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两国争夺中东霸权乃至伊斯兰世界的宗主权。现代中东霸权争夺者有三拨,第一拨是埃及纳赛尔的泛阿拉伯主义独裁政权,对抗者是以色列和保守的中东政权;第二拨是伊拉克萨达姆的泛阿拉伯主义独裁政权和伊朗的什叶派政教合一政权,后者更大的企图是伊斯兰世界的宗主权;第三拨就是沙特的逊尼派政教合一政权和伊朗。

为此目的,伊朗长期援助叙利亚什叶派的阿萨德王朝、黎巴嫩和伊拉克的什叶派、巴勒斯坦的逊尼派极端派,企图首先建立什叶派新月带。

为了排除沙特的支持者美国等西方国家,伊朗恫吓,必要时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切断世界石油的最大输出线路,但这在美国页岩油气高产后已经吓不到西方了。

为了防止西方的核打击,伊朗从朝鲜等引进并发展核武技术,受到西方严厉制裁,经济和军事衰败,不得不暂时停止。

沙特等海湾君主国原本是落后弱小的农牧国家,发现易开采的巨量石油储量后,西方大量投资开采,沙特等迅速致富,并得到美国的军事保护,但是美国页岩油气高产后,海湾石油对美国的战略意义已经下降很多,美国不愿全力介入叙利亚和伊拉克等的教派混战。这也因为美国对北约欧洲盟国不满。美国早就希望北约欧洲盟国把军费从占GDP一个百分点提高到两个百分点,分担国际警察责任,但欧洲盟国答应了不做。中东战乱,首先受影响的外部地区是地中海对岸的欧洲,欧美因此龃龉更大。

美国在中东退缩,让沙特等恐惧,希望用大降价打垮美国页岩油气业,拖住保护者美国,但是美国页岩油气开采便利,即便油价过低时很多小企业会倒闭,可是油价反弹到有利可图就会复兴。

沙特等的巨额石油美元,很多在民间基金会,大量援助国外逊尼派,在国外兴建瓦哈比派清真寺,不但争夺中东霸权,也谋取伊斯兰世界的宗主权。

伊朗与沙特的积怨,第二个方面是1300多年积累的教派仇恨和各自信奉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我在旧文中说到过两国的伊斯兰极端主义:

【逊尼派的极端主义最著名的是瓦哈比主义。瓦哈比主义是兴起于18世纪中的原教旨主义,以首倡者穆罕默德·伊本·阿布多·瓦哈比(17031792年)而得名,……】

【他著有《认主独一论》、《信仰基要》、《疑难揭示》等,为该教派立下理论基础。主要主张有:(1)回到穆罕默德时代,回到《古兰经》中去;(2)净化信仰(唯一神论);(3)反对异端行为(如世俗化、圣徒圣墓崇拜、什叶派、苏菲派等);(4)使用伊斯兰教法;(5)摧毁黑石和克尔白,消灭偶像。】

【瓦哈比要求教徒身体力行,严格遵守教义。他宣称每一个穆斯林都必须单独向唯一的穆斯林领袖(如哈里发在世,则为哈里发)宣誓效忠。他写道:“那些异见者应被坚决处决,他们的妻女应被强奸、轮奸,他们的财产应被充公……”在瓦哈比一派的眼中,什叶派、苏非派和一些其他教派的信徒都是应处以极刑的叛教者,因为他们根本算不上是穆斯林。

瓦哈比派信徒主要集中在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主要传播于阿拉伯半岛以及埃及、苏丹、利比亚、尼日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吉尔吉斯南部、乌兹别克等地。

瓦哈比后与沙特阿拉伯德拉伊耶的绍德家族领袖、部落酋长穆罕默德·伊本·沙特(Muhammad ibn Saud)订立合作契约,促成了后来沙特阿拉伯的成立。

沙特阿拉伯国王兼任瓦哈比派教长。沙特的最高宪法是《古兰经》,实施伊斯兰教法。沙特在很多国家捐资兴建瓦哈比派清真寺,向德国提出捐资在德国兴建200座瓦哈比派清真寺。】

【什叶派的极端主义,主要是赛义德鲁霍拉·穆斯塔法维·穆萨维·霍梅尼(1902922日-198963日)等什叶派宗教学者的伊斯兰政教合一政权主张,特别是霍梅尼在著作和讲道内容里扩展了十二伊玛目派乌苏里派主张的“法基赫的监护”(教法学家的监护),即伊斯兰教法学家的神权统治。

1970年代初,霍梅尼在流亡地伊拉克纳杰夫有一系列关于伊斯兰政府的演讲,其后出版了名为《伊斯兰政府:法学家的权力》的书籍。此书是霍梅尼最著名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勾勒出他在当时的管治理念:

社会的法则应该只可以由真主的法则(沙里亚法规)组成,涵盖所有“人文事务”,为“人文生活”的每个“主题”提供教化和建立规范。(Islam and revolution: writings and declarations of Imam Khomeinip.29-30))沙里亚法规或伊斯兰法律是妥当的法律,政府公职人员应该对沙里亚法规有所认识。由于伊斯兰教法学家和法基赫研习法律,他们最为熟识沙里亚法规,因此国家的统治者也应该是伊斯兰法律和法理“知识较他人优胜”的法基赫(同上,p.59),他们应兼备才智及行政能力。君主统治或“声称代表大部分民众”的议会在伊斯兰教里都被认为是“邪恶”的(同上,p.31,56)宗教统治的制度是必需的,用以防止强权对贫弱民众的不公、腐败和欺压及对伊斯兰法律及沙里亚法规的违背,并瓦解非穆斯林外国势力的反伊斯兰教影响和阴谋(同上,p.54)。

1979年伊朗革命后霍梅尼及其支持者掌权后,他们采用法基赫的监护的改良版本,霍梅尼成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第一位“监护人”或“最高领袖”,最高领袖是伊朗宪法所创造的一个职位,是伊朗伊斯兰政教合一政权政治和宗教上的最高职位。】

伊朗与沙特的积怨,第三个方面是千年积累的阿拉伯帝国主义和波斯帝国主义之间的怨恨和恐惧。阿拉伯半岛兴起扩张的伊斯兰帝国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阿拉伯政权和帝国时期,从627年穆罕默德的麦地那政权开始称霸阿拉伯半岛到1258年蒙古军队摧毁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以及1260年攻占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在此时期,波斯人曾受阿拉伯人攻击和统治。

第二阶段是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时期。

安纳托利亚的奥斯曼帝国1387年扩张至巴尔干半岛,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后,逐渐扩张至欧洲和北非,1922年灭亡。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政教分离。

波斯帝国1501年由土库曼人伊斯迈尔一世建立萨非王朝,统一波斯,并把疆土扩展到今天的阿塞拜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一部分,以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教义为国教。1722年俄国彼得大帝联合奥斯曼帝国入侵萨非王朝,之后波斯国内又爆发了逊尼派教徒为抵抗被迫强制信奉什叶派的暴动,1736年萨非王朝灭亡。此后波斯由土库曼人建立的阿夫沙尔王朝、桑德王朝和卡扎尔王朝统治。17791925年,波斯在卡扎尔王朝的统治下,被北面的俄罗斯帝国和东面以英属印度为基地的不列颠帝国所蚕食。

192512月礼萨·汗上校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卡扎尔王朝,建立巴列维王朝,政教分离。1935年波斯帝国改名为伊朗。

1979年爆发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灭亡,国名改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到退回巴列维王朝之前400余年的政教合一模式。

在此时期,阿拉伯人曾受波斯人攻击和统治。

2. 中国没有实力调停伊朗和沙特

中国的国力当然强于伊朗和沙特,但是中国在波斯湾两岸、中东和伊斯兰世界没有实力和影响力。

中共的对外之道主要有两条,一是搞反西方统战,因为西方的软硬实力是对中共生存的最大威胁。中共看谁反西方就支持援助谁,例如对伊朗、朝鲜、委内瑞拉和俄罗斯。

反西方统战在中东没多大市场,哪里反西方的只有伊朗、阿萨德王朝和伊斯兰国等恐怖主义或极端主义组织。

中共的对外之道的第二条是唯利是图,追求能源和原材料,不愿遵守国际规则,更不愿承担国际责任,所以没有什么像样的朋友,更别说盟友了。中国名义上的盟友只有朝鲜,有军事同盟条约,但双方都不把对方当做盟友。比较一下美国,盟友有60多个,朋友就更多了。

相比西方与俄罗斯在中东的角力,中国在中东连门槛都跨不进去。

美国在中东退缩,欧洲盟国无心无力填补权力缺口,中东乱局将拖延甚至恶化。这造成中国石油供应前景的不确定。中国很多官员和学者时常说石油进口安全乃至能源进口安全,聚焦于石油出口国和运输路线(如马六甲海峡),但在没打世界大战的全球化能源市场上,有钱就能买到市场价的能源,海运也只有海盗风险,除非你憋着要发动战争。此时的石油进口不安全乃至能源进口不安全,基本上是供应不确定,定好的合同因为出口国不可抗力(如战争、内乱)而无法供货。投资者和经营者最怕不确定,不能确定能源供应是否稳定,怎么投资和经营?

3. 中国偏向伊朗,不会得到沙特信任

上面说过,中共的对外之道第一条是搞反西方统战,谁反西方就支持援助谁,例如对伊朗。沙特亲西方,在中共眼里就是外圈统战对象。

这跟伊朗和沙特供油额是相反的,沙特的供油额远大于伊朗。这是中共的政治第一决定的。

中共对于国际外圈统战对象,最喜欢极权政权,其次是威权政权,如沙特。最不喜欢法治政权。这是中共的极权政权身份决定的。

沙特当然知道中共偏向伊朗,因而不会信任中共。

————————

附录

乐山水:阿拉伯人、伊斯兰教和恐怖主义(3

20151222日)

5. 伊斯兰极端主义

伊斯兰极端主义是一些伊斯兰教学者对于近代以来穆斯林社会内外交困形势的回应,不是对伊斯兰教重新解释和变革以适应时代,而是主张复古,重建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

逊尼派的极端主义最著名的是瓦哈比主义。瓦哈比主义是兴起于18世纪中的原教旨主义,以首倡者穆罕默德·伊本·阿布多·瓦哈比(17031792年)而得名,但信徒不喜欢瓦哈比派这个称呼,一般自称一神论者(认主独一者,Wuwahhidun),意为唯一真神教徒。该派在教义上极端保守。

瓦哈比主张宗教复兴,有点类似西方基督教新教中的加尔文派,主张清除伊斯兰中类似民间信仰的部分。其思想吸取自逊尼派罕百里学派(Hanbali,也译汉伯利法学派)的教法学说以及伊本·泰米叶(太米叶)(1263-1328年)的复古主义思想。他著有《认主独一论》、《信仰基要》、《疑难揭示》等,为该教派立下理论基础。主要主张有:(1)回到穆罕默德时代,回到《古兰经》中去;(2)净化信仰(唯一神论);(3)反对异端行为(如世俗化、圣徒圣墓崇拜、什叶派、苏菲派等);(4)使用伊斯兰教法;(5)摧毁黑石和克尔白,消灭偶像。

瓦哈比的主要信条之一构成了“塔克费尔”(takfir,即叛教)的核心思想。在“塔克费尔”教义下,任何穆斯林只要做出了侵害绝对王权的行为,瓦哈比和他的信徒们便有权宣告其为叛教者。于是,所有敬奉死者、圣徒、天使的穆斯林统统被瓦哈卜革除了教籍。他坚信穆斯林应全心全意侍奉真主,其他神祗势必会减损这种信仰。所以,根据瓦哈比派教义,信众绝对不可以向圣徒祈祷或为逝去的亲人祷告;绝对不可以祭扫坟墓;绝对不可以前往装饰奢华的清真寺;绝对不可以纪念圣徒的宗教节日;绝对不可以庆祝先知穆罕默德诞辰;甚至绝对不可以为死者立墓碑。

瓦哈比要求教徒身体力行,严格遵守教义。他宣称每一个穆斯林都必须单独向唯一的穆斯林领袖(如哈里发在世,则为哈里发)宣誓效忠。他写道:“那些异见者应被坚决处决,他们的妻女应被强奸、轮奸,他们的财产应被充公……”在瓦哈比一派的眼中,什叶派、苏非派和一些其他教派的信徒都是应处以极刑的叛教者,因为他们根本算不上是穆斯林。

瓦哈比派信徒主要集中在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主要传播于阿拉伯半岛以及埃及、苏丹、利比亚、尼日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吉尔吉斯南部、乌兹别克等地。

瓦哈比后与沙特阿拉伯德拉伊耶的绍德家族领袖、部落酋长穆罕默德·伊本·沙特(Muhammad ibn Saud)订立合作契约,促成了后来沙特阿拉伯的成立。

沙特阿拉伯国王兼任瓦哈比派教长。沙特的最高宪法是《古兰经》,实施伊斯兰教法。沙特在很多国家捐资兴建瓦哈比派清真寺,向德国提出捐资在德国兴建200座瓦哈比派清真寺。

瓦哈比主义和类似的逊尼派原教旨主义,也被称作萨拉菲主义(Salafism)。萨拉菲(Salafi)意为“先贤”。穆罕穆德曾说自己这一代伊斯兰政教领袖们和下两代是最好的。逊尼派原教旨主义者把这三代伊斯兰政教领袖们称为先贤,希望重建那时的政教合一政权。萨拉菲主义信徒分布在阿尔及利亚、埃及、伊斯兰国、巴林等地。

萨拉菲主义的现代最著名倡导者是赛义德·库特布 (Sayyid Quṭb1906109日-1966829日)。他是埃及作家、教育家、逊尼派伊斯兰理论家、诗人。19501960年代间,为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领导者。1966年,被指控参与了暗杀埃及纳塞尔总统的阴谋,被处以绞刑。

他出版了24本书,包括小说,文学评论以及教育研究。他对伊斯兰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是他关于伊斯兰教应该扮演怎样的政治和社会角色方面的研究。

库特布在极具影响力的著作《里程碑》中语出惊人地指出“穆斯林社会早就灭亡了好几个世纪”。(Milestones, p.9)“当一个人在先知时代拥抱了伊斯兰之后,他当下立即与蒙昧时代(脱离真主引导的无知状态)断绝关系。当他踏入伊斯兰的圈子之后,他就展开了新的人生,使自己与过去世俗法律的无知完全脱离关系。他将会轻视他以往充满不信任与恐惧的无知生活,觉得这些东西不仅不纯洁而且是伊斯兰教无法容忍的。有了这种感觉,他会朝向伊斯兰寻求新的引导;如果欲望压过了他,或者旧习惯吸引了他,或者如果他对伊斯兰的诫命有所松懈,那么他会感到惶惶不安,充满了罪恶感。他会觉得有必要为所发生的事净化自己,并且转向《古兰经》的引导重新塑造自己。(同上,p.19)

蒙昧时代(ǧāhiliyya,贾希利亚、贾希利耶或贾希利叶)是伊斯兰教的用语,指伊斯兰教创立以前的阿拉伯,但更广义地来说也指所有不信奉伊斯兰教的社会。蒙昧时代一词在《古兰经》里多有提起,例如:"难道他们要求蒙昧时代的律例吗?在确信的民众看来,有谁比真主更善于判决呢?"550

形容现代穆斯林社会是蒙昧时代的说法往往与库特布的其他激进思想(或库特布主义)有关──也就是不断重复的“蒙昧时代”指的是一种缺乏沙里亚法规的状态,伊斯兰教不能没有沙里亚法规(同上,p.9, 82)。真正的伊斯兰是一个完全的系统,不允许任何“蒙昧时代”的元素(同上,p.32, 47)。西方人与犹太人正处心积虑地摧毁伊斯兰(同上,p.110-111, 114, 116)。

库特布对于美国社会和文化的强烈批判和否定亦具有深远影响。他认为美国社会文化充斥着物质主义,暴力和性。

库特布被穆斯林形容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和伊斯兰的殉道者,但西方世界普遍认为他塑造了极端伊斯兰主义的观点。

什叶派的极端主义,主要是赛义德鲁霍拉·穆斯塔法维·穆萨维·霍梅尼(1902922日-198963日)等什叶派宗教学者的伊斯兰政教合一政权主张,特别是霍梅尼在著作和讲道内容里扩展了十二伊玛目派乌苏里派主张的“法基赫的监护”(教法学家的监护),即伊斯兰教法学家的神权统治。

1970年代初,霍梅尼在流亡地伊拉克纳杰夫有一系列关于伊斯兰政府的演讲,其后出版了名为《伊斯兰政府:法学家的权力》的书籍。此书是霍梅尼最著名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勾勒出他在当时的管治理念:

社会的法则应该只可以由真主的法则(沙里亚法规)组成,涵盖所有“人文事务”,为“人文生活”的每个“主题”提供教化和建立规范。(Islam and revolution: writings and declarations of Imam Khomeinip.29-30))沙里亚法规或伊斯兰法律是妥当的法律,政府公职人员应该对沙里亚法规有所认识。由于伊斯兰教法学家和法基赫研习法律,他们最为熟识沙里亚法规,因此国家的统治者也应该是伊斯兰法律和法理“知识较他人优胜”的法基赫(同上,p.59),他们应兼备才智及行政能力。君主统治或“声称代表大部分民众”的议会在伊斯兰教里都被认为是“邪恶”的(同上,p.31,56)宗教统治的制度是必需的,用以防止强权对贫弱民众的不公、腐败和欺压及对伊斯兰法律及沙里亚法规的违背,并瓦解非穆斯林外国势力的反伊斯兰教影响和阴谋(同上,p.54)。

1979年伊朗革命后霍梅尼及其支持者掌权后,他们采用法基赫的监护的改良版本,霍梅尼成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第一位“监护人”或“最高领袖”,最高领袖是伊朗宪法所创造的一个职位,是伊朗伊斯兰政教合一政权政治和宗教上的最高职位。


浏览(1164)(4)评论(0)
发表评论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nbsp;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