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也九二共识,败也九二共识 四年前,二零一二年台湾总统大选的最后时刻,九二共识曾经是马英九的救生圈。当时大陆台商中有几位关键性人物纷纷出来为马英九站台助选,表示支持九二共识:没有九二共识,就没有台海稳定!关键人物这一不同寻常表态,成为改变选情影响蔡英文惜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总结二零一二年台湾总统大选结果时,舆论一般认为马英九主要赢在九二共识上,而蔡英文也主要输在九二共识上。今年选举中,国民党如法炮制再次搬出九二共识。今年与四年前不同的是,二零一二年选举中九二共识只是到最后时刻才被国民党当作救生之用。今年的变化是从一开始国民党就拼力主打九二共识牌,把九二共识当成今年的竞选口号和旗帜。然而今非昔比时过境迁,四年前最后时刻帮国民党涉险过关的九二共识,今年却令国民党蒙羞。二零一二年选举后,媒体对台商关键人物助选国民党的不同寻常现象进行过披露。台商大佬是被特定组织要求出来表态的,同时被要求为台籍员工提供假期和机票返台帮国民党投票,当时规模有二十五万至三十万之众。今年选举这一盛况不再现,国民党举着九二共识盾牌艰难走行八年终于累了。国民党该歇歇了,九二共识也该一道歇歇了。 二、不合时宜的大陆政策
说九二共识毁了国民党不如说不合时宜的大陆政策毁了国民党。马英九执政八年,跟大陆跟得太近太紧失去自我,直至迷失方向。早在蒋经国时就已意识到国民党在台湾的出路问题,蒋经国渐渐明白,国民党的大陆情结虽无法割舍,但国民党的未来已越来越离不开本土派。因此蒋经国才会有意放弃既忠心耿耿又德才兼备的李奂严家淦蒋纬国等一干人才不用而选择李登辉。李登辉的台湾本土背景是李登辉被蒋经国破格选中的根本原因,足见蒋经国选择接班人的良苦用心。国民党内暗中一直弥漫一种对蒋经国的怨言情绪,认为正是蒋经国的一失足才成千古恨,才为李登辉分裂国民党提供了机会,没有李登辉就不会有国民党后来的分裂。虽然从表面上看,这种情绪似乎有一些道理,其实并没有把正国民党的脉搏。按照这种情绪的理解:好像没有李登辉,国民党就不可能分裂出一个宋楚瑜的亲民党来。问题没这么简单,即使当时把李登辉换成马英九或者换成马英九一路的人物也未必能避免国民党的分裂。不妨我们可以这样反问:今天国民党的分裂又是谁造成的?国民党内的各类精英若能看清本党命运的严重性或问题的本质就会发现:国民党的分裂只是时间问题,蒋经国选择李登辉或选择其他人能改变的也只是分裂的时间而不会改变分裂的本质。国民党内的残酷现实是做为蒋经国先生的后来者们,还没有在国民党生存的忧患意识上达到蒋经国那样的忧患高度。从这一点出发,蒋经国选择李登辉并没错,只是高度太高让周围人不适应,他没能把自己切身感受到的对国民党未来的忧患意识如实地交代给他的后来者们,以致这些后来者们至今仍站在云端里相互埋怨相互指责相互拆台,只会找别人身上的错。历史的偶然让国民党来到台湾岛上,一时为躲避灾难合理也正当,想永远待下去成为主人就会暴露出某些先天不足。要么早日回大陆去,那里才是国民党的根;要么与大陆保持适当距离,最后实现本土化才是唯一出路。马英九的八年执政已很努力,可偏离了轨道也走错了方向。 三、党内不和,没有凝聚起足够力量 政党内部的融合仅以个人友情为重不会太长久,只有本党的理念一致才会让一盘散沙也能凝聚起力量。民进党内也同样存在相互融合问题,关键是民进党内有着基本一致的相同理念,这才会让民进党在选战面前放弃个人恩怨,才会凝成合力一起努力。今天的国民党与民进党比,不是国民党员们不想不爱团结,也不是人品出现多大问题,而是国民党的基本理念上出现分化。在这种情况下,还期待国民党融合非常难。站在选举台上的每一位国民党候选人都会高呼团结,可下选台后就不是他们。国民党内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分化为三个阵营:一派以王金平为首的本土派;一派以连战为首的大陆派;一派以马英九为首的中间地带派。其中诡异的是王金平的本土派与连战的大陆派并不是死对头,恰恰是马英九的中间地带派与王金平的本土派之间水火不容。这是个人情感使然的结果,暴露出马英九在个人性格上的特点,既不想成为铁杆大陆派又不愿与本土派合流已经越来越孤立。国民党输在气势上也输在不团结上,个人有私心党也有私心,国民党的分裂不可避免。结果会一分为三还是一分为二有待进一步观察,能一分为三是短痛,短痛比长痛更有利于以后的发展。如一分为二明显不彻底,以后还会再次分裂,这不利于以后的发展。国民党的当务之急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生存,生存成问题还谈不上发展。靠大陆派救国民党越救越糟,唯一能救国民党的是本土派,只是不知本土派还愿不愿留着这块失色的无光招牌。 四、马英九能力不足,未能兑现当初竞选承诺 竞选中的承诺是不可被小觑的。你干得好时它也许不重要,当你干得不好时它会成为一面放大镜把你当初的承诺照得清清楚楚。八年前马英九竞选时激情端出他的六三三竞选大餐,诱人且色香味俱全:六是年经济成长率百分之六;第一个三是年国民所得三万美金;第二个三是年失业率控制在百分之三。八年后的今天,马英九全部跳票,一样也未能兑现。执政能力是检验执政者的硬性指标,怎么说不重要,怎么做才是关键。八年前的马英九是神,八年后的马英九成鬼。执政八年平平淡淡表现欠佳,辜负了所有支持者对马英九的期待。政治上马英九过去一直强调大陆不民主两岸关系免谈,但这一政治立场的晚节不保也成马英九的致命伤。外交上在国际场合唯唯诺诺不敢主张中华民国的合理权益,在钓鱼台和南海问题上没能发挥出应有作用,本来计划视察太平岛以宣誓主权却也落空。事事太过听话未必为上,别人得不少便宜也没能谢谢你。马英九在第二任期内致力于个人历史定位存在时机上的偏差,少了一些审时度势,多了一些一往情深。国民党中不乏人才专才,马英九团队未能把这一优势体现出来。选民最后把不满变成选票对马英九进行了惩罚性投票。
五、不善打选战,输得心服口不服
在以往选举中,国民党历来被认为是不善打选战的,这次选举更是给外界提供了足够口实。本次选举的主轴应该是民生问题,与选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根本问题是台湾的经济发展,大多数选民已经对意识形态话题不感兴趣甚至反感了。国民党从一开始就迟迟推不出参选人,有心参选的王金平不敢直接表态,无心参选的朱立伦却被寄予着厚望。在这种不顺畅的开局下,洪秀柱的见缝插针参选本来有一定合理性(促动该选的人早些出来),但洪秀柱后来食言不肯退选又把换柱风波变成了一场添乱。应该说,起先朱立伦表态不参选是明智的,但一趟北京之行让朱立伦的明智之举顷刻就付之西流了。换柱风波彻底害了朱立伦,也彻底害了国民党的这场选举战。无论朱立伦被逼参选的背后有多少身不由己的苦衷,残酷的政治现实都至少证明两点,一点是怂恿朱立伦霸王硬上弓蛮横参选的策略严重荒腔走板不在调上,另一点是朱立伦的前途和未来将会随着这次选战的失利而变得越来越暗淡。马习会是马英九在第二任期内全力推动的,却没被接受是北京不想成全马英九。在选情告急的情况下,北京突然改变态度希望马习会能对选情起到推动作用。马习会匆忙登场,不仅没有起到作用反而帮了倒忙。选战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的正毅合谋抹黑蔡英文更是滥招害死鱼。过去国民党一直反对在选战中给对手抹黑,这次选战到最后时刻国民党为挽救败局也学会东施效颦了。黄安之乱,更是让周子瑜大于一百万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