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老炮儿》所折射出的社会现实 zt
送交者: 大国如海鲜 2016-01-06 10:46:12 于 [世界时事论坛]

特有理

2016-1-5

《老炮儿》既展示了中国历史的一个横断面;也展示了中国主流社会群体的一种潜意识,也就是影片编导有意无意地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文明状态。

从历史的角度,《老炮儿》有的放矢地唤起了文革时期成长起来的,现正在决定性地主导中国发展方向的这批人的青春回忆。不管这些回忆是欢乐还是痛苦、是激昂还是萎靡,但那毕竟是人一生中荷尔蒙最旺盛的时期。而且,这个时期正是人生观进行构建和确立的时期。无论是现在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可以从《老炮儿》中寻找到人生成功的阶梯或失败的坎坷。

然而,当我们深入地梳理《老炮儿》所展现的“北京胡同文化”,则会发现这种“胡同文化”无非是中国社会文明状态的一种“方言”表达。不管中国地域文化的差异有多大,但其本质仍十分接近;而且,还都停留在与“丛林法则”极其适配的阶段。

《老炮儿》所表达的这种异类的“个人英雄主义”及其“规矩”,正是当今中国社会运行“规矩”的思想基础,不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老六”的行为模式无非是因为个人环境条件局限所呈现的“非主流”。如果把老六的身份换成皇帝,那他的行为在中国人眼里完全可以用“伟大、光荣、正确”来称颂。

《老炮儿》这个作品本身真正反映出来的,是中国社会所欠缺的的社会文明体系和思想。说实话,《老炮儿》不过是《水浒》的现代版章节。而中国文化所推崇的“仁义礼智信”不过是一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完全脱节的虚幻理念。而且这种理念往往又不得不寄托在社会的最底层,甚至是地痞流氓身上。其根源,就是中国文明思想体系及至文化表现的简陋性和与社会发展相比的滞后性。作为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我个人亲身体会到艺术描述中的“忠肝义胆”在现实中也是十分罕见的。欺软怕硬是中国人的通病,并不是“老炮儿”们就可以例外。

《老炮儿》从艺术作品的角度看是成功的,也是值得恭维的。它是一个老少通吃、上下通吃的文艺商品。但是,如果从思想的角度看,它则是一个极其媚俗的文艺产品。这个媚俗有两个方面:一是媚民间“侠肝义胆”、“英雄美人”的简单审美思维;另一个则是直接的媚上。想必是坊间流传了不少习近平参与“茬架”的故事,以及当代权贵不少都有茬架的经历,因此这种题材的影片才必然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而且,《老炮儿》明确挂出《聚义厅》的招牌,虽然就是一小饭馆,但已向权贵表明:我们只反贪官,不反朝廷。当然,艺人也是为了生存,但这毕竟就是中国真正的现实。也是“老炮儿”们去掉艺术色彩后的现实。

中国,就是一个团伙模式的丛林社会。


浏览(556)(8)评论(3)
发表评论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nbsp;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