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修改为:
五,六六届小学毕业生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两种命运 1977年恢复高考后,有胆量和能力参与高考竞争的考生几乎都是往届和应届 的高中毕业生或高中生,即几乎都是高中老三届和1973年至1977年的高 中毕业生参加恢复高考的高考并被大中专院校录取的,我就是在1977年恢复 高考的当年以蟑螂过锅缘的危险低分——以刚过本科录取线的低分被福州大学地 质专业录取的。
即是说,六六届小学毕业生根本就没有参加高考的胆量和能力,也未闻只有受过 小学教育的六六届小学毕业生在恢复高考的高考中考上大中专院校的。
这就表示:六六届小学毕业生被文革革出了在恢复高考后的高考中有无参与高考 并被录取到大中专院校的两种命运。
虽然应在1966年7月小学毕业并取得小学毕业证书却因文革的发生而没取得 小学毕业证书的六六届小学毕业生,没机会在当年下学期升入初中和参加大串联 、也没在1969年3月开始的“复谭闹革命”期间上中学而被上山下乡,也自 动丧失了被推荐成工农兵学员的机会和参加恢复高考后的高考机会,但他们的其 命运却远比出生农村的六六届小学毕业生的绝大多数好得多,因为,他们在插队 早期是每月都有三十多斤大米或三十多斤大米相当的其它粮食定量供应的,在插 队后期是在生产队分得的口粮和劳动工分带粮低于上述定量标准时由政府商品粮 补足的。即是说,插队知青是按《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中的“轻体力劳 动者”——工人的定量上限获得商品粮供应的。而出生农村的六六届小学毕业生 在高中毕业当回乡知青后,只能从生产队分到口粮和劳动工分带粮加上自留地和 开荒地收获的一点粮食、地瓜等杂粮、瓜菜与全家人一起过着瓜菜代粮情况下的 半饥生活,因为大集体时的粮食单产很低,生产队生产的粮食全部自食都达不到 插队知青供应的定理标准,在完成强制的粮食征购任务和爱国粮任务后,农民从 生产队分到的人均口粮就相当低了,如1969年—1977年后盂大队各生产 队分配的一年口粮是:一百多斤、二百多斤、三百多斤、四百来斤的稻谷,一百 斤稻谷只出70斤大米,二百斤的稻谷只有一百四十斤的大米,月均大米不足十 二斤,日均大米只有四两;四百斤稻谷只出二百八十斤大米,月均大米只有二十 三斤,日均大米不足八两。这就表示,回乡知青和插队知青维持生存的口粮待遇 存在天壤之别,回乡知青的吃粮命运远不如插队知青的吃粮命运。
然而,插队知青最后多被招工,没被招工的也基本返城,被招工的享受着旱涝保 收、温饱有余的工人待遇,返城的也享受城镇居民的各种待遇;但出生农村的六 六届小学毕业生虽然多读到高中毕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却因农村户口而成了“ 待遇如野生动物,自由如野生植物,财产任人集资摊派,人身任人欺压凌辱”的 农奴,承受《中国农民万万税》的税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