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3(JL-3)是中国第三代洲际射程潜射弹道导弹(SLBM),装备于094型核潜艇,并预计用于未来的096型潜艇。它标志着中国海基核力量的重大升级,作为核现代化努力的一部分,提升了战略威慑能力。
关键规格和能力
详细的技术数据因中国的保密性而有限,但根据可用报告和分析,包括:
类型和机动性:固体燃料推进、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从核潜艇的垂直发射管发射,提供高机动性和生存能力,通过潜艇的隐蔽性降低被先发制人打击的风险。
射程:估计约10,000-12,000公里或更远,能够从南中国海打击美国本土等全球目标。
弹头容量:具备多独立目标再入飞行器(MIRV)能力,可携带多个核弹头(估计3-10枚),每个弹头可独立瞄准不同目标。
先进特性:改进的穿透辅助装置,以对抗导弹防御系统;精确制导和可变轨迹能力。
推进和速度:采用多级固体燃料发动机,发射准备时间短;作为洲际导弹,可达高超音速,但具体细节未公开。
尺寸比较:长度约13-15米,直径约2米,与巨浪-2相似但射程和载荷增加。
速度、弹头当量或精确制导系统的确切数字仍属机密,一些细节来自分析推测。
发展和公开
历史:巨浪-3在巨浪-2的基础上开发,可能借鉴了东风-41陆基导弹的技术,开发于2010年代。首次测试于2018年11月,此后进行了多次测试,包括2019年6月的渤海湾试射。 它于2023年左右开始部署于晋级(094型)核潜艇,并计划用于未来的唐级(096型)潜艇。
公开:于2025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重大军事阅兵中亮相,以纪念中国在二战中战胜日本80周年(胜利日)。 它与其他新系统一同展示,如东风-61和东风-5C。 阅兵前,有报告显示其已装备于094型潜艇,并进行南中国海巡逻。 习近平主席主持了这一活动,向国内外展示中国的军事进步。
战略含义
巨浪-3是中国核扩张的一部分,五角大楼估计中国截至2024年中期拥有超过600枚核弹头,预计到2030年超过1,000枚。 它提升了海基二次打击能力,使中国能够在南中国海等区域威慑潜在对手,并可能使导弹防御系统复杂化。 分析人士认为,它在潜在地区冲突中(如台湾问题)发挥作用,提供升级选项和威慑干预。 这一发展发生在中美紧张局势加剧之际,被视为北京追求核均势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