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游戏论坛>帖子
在高关税下维持竞争力:中国为何在美中贸易协定后仍能保持出口优势?
送交者: 火树 2025-05-17 04:22:45 于 [世界游戏论坛]


一、背景: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签署,关税并未完全取消

2018–2019年间,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覆盖约3600亿美元商品),平均税率提升至约20–25%甚至30%。2020年1月,美中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国承诺增加采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但美国并未撤销主要关税,仅象征性下调部分税项。因此,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依然面临高达30%的平均关税壁垒


二、为何中国商品依然保持竞争力?

1. 对其他国家也加税,形成相对公平的“封闭竞技场”

特朗普的“关税平衡逻辑”不仅针对中国,他也对欧盟、日本、韩国、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国商品广泛征收高额关税(尤其是钢铁、汽车、电子元件等)。结果是:

➤ 虽然中国被加税,但其他主要竞争对手也同样被限制进入美国市场,这形成了**“相对均衡的不公平”**,中国反而没有被完全边缘化。

2. 中国产业链完整,成本控制力强

即使面对30%关税,中国制造依然具备以下优势:

  • 规模化效应:在家电、通信、机械、轻工业等领域,中国拥有全球最大产能,边际成本极低;

  • 配套体系完善:中国拥有世界最齐全的制造业门类,极少依赖外部进口零部件;

  • 基础设施成本低:物流、电力、港口效率等优势压低了出口总成本。

这意味着,中国商品在价格上依然具备足以“吞掉关税”的能力

3. 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增强

面对高关税冲击,中国政府并未通过补贴来应对,而是采取适度让人民币贬值的方式(如2019年“破7”),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出口商因关税造成的利润压力,保持了美元计价下的价格竞争力。


三、关税反而促使中国企业“练内功”和“转向升级”

面对美国市场压力,中国企业出现两个趋势:

  • 加速自动化与数字化转型,降低对低人工成本的依赖,提高单位效率;

  • 积极“走出去”与多元化出口:如转向东盟、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同时在美设立仓储与本地组装厂规避关税。

这种逆境中的结构调整反而提升了中国制造的整体韧性和国际适应力


四、美国市场无法轻易替代中国商品

尽管特朗普政府鼓励“供应链回流”或“转移至越南、印度”,但事实表明:

  • 越南、印度等国尚无法替代中国的大规模定制能力

  • 很多美国企业在寻找替代时,最终仍回到中国采购,即便支付高关税,仍比在其他国家生产更稳定、可控。


结语:关税压不垮中国制造,反而加快它的升级

虽然30%的关税确实造成短期冲击,但在特朗普对全球征税、加之中国自身的产业优势与转型能力下,中国制造不仅未被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反而在多方面强化了自身的竞争基础。这也说明了一个深层逻辑:

“全球制造体系中,没有中国是不完整的。”

这不仅是贸易战带来的战略认知,更是现实经济结构的自然结果。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