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参数(假设值接近实战)项目 | 数值或说明 |
---|
导弹类型 | BrahMos Block I (惯性 + GPS 导引) | 发射距离 | 290 km(常规版本) | 导引方式 | 惯性导航 + GPS(中段)、雷达末制导(终段) | 精度(正常情况) | 命中误差 < 5 米 | 干扰类型 | 高功率 GPS 干扰 + GPS Spoofing(欺骗) | 干扰距离 | 地面干扰车有效半径 30–50 km | 干扰源部署位置 | LOC 西段,喀喇昆仑/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一线 | 干扰时间段 | 导弹飞行中段(惯性与GPS共同导引阶段) |
干扰后结果估算(基于已有模拟与实验数据)GPS干扰下的误差增长: GPS欺骗(Spoofing)成功时的后果: 终端雷达制导阶段:
📉 战术后果推演项目 | 后果说明 |
---|
精度下降 | 从<5 米 → 300–1,000 米偏差,失去对“点目标”的打击能力 | 命中率下降 | BrahMos 可能打偏或打空,无法摧毁机场跑道、雷达站等硬目标 | 精确打击丧失 | 印度导弹或LGB投放变成“盲投”,仅对“面目标”(如军营)有效 | 心理与战术威慑受损 | 如果巴方提前披露干扰成功案例,将破坏印度“技术威慑”神话 | 延迟战役节奏 | 印军需增加侦察、二次打击轮次,浪费资源,延迟作战时间 |
⚔️ 对应战术建议(中巴可采用)部署战区干扰网: 在LOC边境线部署多个中小型干扰车; 轮换开启,扩大干扰波覆盖范围; 在关键节点(如桥梁、水坝、机场)前布设欺骗点。
诱导误击: 时段扰乱: 在印度空军进入投放窗口前突然开启干扰; 干扰“间歇式”,破坏其预设导航程序。
反制报复准备:
🧠 总结中巴联合部署区域性电子战系统,可以在实战中有效干扰印度精确打击武器的导航系统,导致其导弹/炸弹偏离目标。虽然无法全国封锁GPS,但足以在边境战区造成重大战术干扰和心理打击,延迟印军进攻节奏,削弱其技术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