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万维读者网>世界游戏论坛>帖子 |
观察者网一周军评:军迷们最期待的永远是未来 |
送交者: x-file 2020-12-20 06:47:41 于 [世界游戏论坛] |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本周,美国、日本一系列新型武器开发项目的公布在国内引起不少关注,而关于我国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相关消息也以片鳞半爪的方式到处“露头”。对于军迷这个“看热闹”的群体来说,这是一个兴奋的新时代。但这背后有一些基本的逻辑和道理,本期军评笔者将尝试理一下这个头绪。 “军迷”是中国一个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群体,包括观察者网的几位同事,虽然在聊天的时候会以“你才是军迷,穿迷彩打彩弹”互相开玩笑,但事实上我们这些从未真正参军入伍,也没有真正参与过军事装备相关研究,只是依靠各种侧面途径学习和了解军队,在成为媒体人,真正以此为“吃饭家伙”之前,从任何意义上说都和网络上的大家并没有什么区别。 现在我们已经成了媒体人,很多时候兴趣变成职业,就会产生一些不一样的情绪了,而且职业的要求也让我们有了和军迷稍有区别的视角。 当然,网上还有一些军迷比我们更“彻底”,要么成了军民融合大潮中的弄潮儿,要么加入解放军,要么进入相关专业进行研究。 然而,对于这些朋友来说,他们在本专业、本职工作(这不能在网上随便聊)之外的部分,毕竟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也不可能有很深入的研究,更多的也是和大家一样在“隔岸观火”,只不过他们隔的这个岸更窄一些。比如我们很熟悉的从事轻武器相关工作的朋友,在网上也喜欢和人聊坦克;从事导弹研发的朋友,却喜欢轻武器;本专业学火箭炮的朋友,却从事了坦克的相关工作,然而他的爱好其实是战列舰…… 从“军迷”到大师,卡拉什尼科夫的故事本身也很传奇 在这些“喜欢”的方面,其实他们仍然是“军迷”。当然万事有特例,就像卡拉什尼科夫也是从坦克兵起步最后却成为轻武器专家,类似的事例也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前几年网上就有人说过,军事这个专题是只有在中国新闻网站上才是每家都有,国外的新闻网站大部分其实是没有这个专门栏目的。 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的军迷确实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 鲁迅的名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有这么一段论述:
虽然有些厚脸皮(毕竟是在说自己所从属的群体),军迷不敢说全是“中国的脊梁”,但至少,某种意义上确实可以算是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吧。正是由于整整几代的中国人都因为现实原因,对我们的军事技术发展充满了忧患意识,这直接导致几代的年轻人中对于这个问题有热情,有想法的人特别的多,从“军迷”到职业,这本来也是一个很平常的事。 前几天和某单位的朋友聊天,说起网络上军迷的风气刚起来的时候,他们上网看自己从事相关专业的论坛讨论,是有点“战战兢兢”的感觉的,因为感觉这些军迷明明不是专业的,但他们的视野怎么这么宽广,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前沿掌握的这么多…… 当然,这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错觉。国内有些研究单位真的把网上的“军迷代表”请到单位里作了交流——之后发现……军迷毕竟还是军迷,“大而化之”地谈谈,可能还有一些启发性,但真的要来指导专业……这就有点闹笑话了——当然也有真的“特别懂”的,就不会尴尬,而是真的能带来一些启发的了。 目前已经有机构在考虑要从真正高水平的“专业军迷”(指真有实实在在的专业水平,光天马行空是不行的哦……)中征集一些新的点子,甚至可能成为我国未来外贸武器发展的“顾问”…… 有这个想法,表明有关机构也已经注意到了我国军工行业也在寻找创新体制的新路。这和美国这几年拼命强调想把硅谷的创新路子用到军事研发上的想法某种程度上也可算是异曲同工吧。 最近美国公布了陆军新一代坦克的概念方案,新一代步兵战车的竞标也重新开始,再加上导弹、电子系统、军事网络等方面都有新的消息。 美国国防部先进计划署支持的地面无人平台竞赛——华人比例比往年降低了很多,大国竞争新时代啊 美国的想法是强调“竞争”,依托其世界最大的科研基础(包括欧洲的那些都可为美国所用),以较低成本用货架产品组合出新的“创新产品”,与之大相径庭的则是日本。 日本的军事创新体制某种意义上和中国传统体制有些相似,讲究一个“谋定而后动”,往往会以“文山会海”的方式(当然日本的这个“文山会海”可能不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来研讨未来军事方面的新需求,新方向,最后再由一个“国家队”承包,集全国之力来进行研制。 日本“次期战斗机”的早期研讨……就是变着法要美国给F-22……而美国就不给…… 比如最近终于敲定的“次世代战斗机”方案,以及刚刚揭晓的“次世代反导驱逐舰”,都是经历了十几年的探讨和计划,在外界认为“黄花菜都凉了”的时候,才终于定案。 不过我国的武器装备研制体系的基本盘比日本大得多,往往最后会发展成多个“国家队”,围绕由决策机关确定的大项目展开研制,事实上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某种意义上可以算是美日这两种体制的结合。 相比之下,中国国内软硬件厂商(现在发展到造车、造家电)的发展则是以“无序堆料”起步,最后经过市场筛选,几个结合市场、技术和财务实力的大企业成为领军者,后面又有一大片靠成本优势生存的“跟风”者。也就是所谓的“华强北模式”,但这种模式可能很难在军事装备方面运用——然而时代弄人,我们正巧赶上了一个国际上部分地区天下大乱的时代,又赶上今年疫情,全世界能够及时供货的供应商,未来几年内可能就只有我们了……这样一来,国内厂商将“华强北模式”运用到外贸武器上似乎也不是没有可能。 中美日的这三种模式其实也是由各自的国情决定的,美国拥有世界最强的科研基础和最好的利用国际外包的基础,日本技术实力底子颇厚但总体规模太小,而中国则是拥有世界最强的制造业基础 ,却在市场营销和部分基础技术方面存在瓶颈。 21世纪以来,美国、欧洲、日本其实是没有太大压力研发下一代武器的,这逐渐形成了一种惯性,在中国和俄罗斯进步缓慢的前提下,他们可以优哉游哉,用一些细节方面的改进和创新就能够应付。但2010年后中国的井喷式发展和俄罗斯将国家实力向军事方面的全面倾斜,终于也让他们感到了压力。 从这个角度而言,西方在军事科研和新武器开发方面反而是有“和平病”——这和我们相反,解放军现在经常会自我批评说的“和平病”其实不难医,因为说到底部队转移到为实战做准备上这个事儿还是不难的——西方的“和平病”往往体现为某些特定行业,领域出现断档和空白。 比如美国之前就有专家指出,美国搞火箭的,搞航天的大学生,过去十几二十年都在削尖脑袋往SPACE X和其他几个商业航天公司钻(即使是美国航天“国家队”ULA公司,也是很“商业化”的),所以大家都在搞液体火箭固体火箭这些东西,水平很高,容易出成果。而现在要把重点转向高超音速的话,这都是大气层内的活儿,过去好几十年都没大规模认真搞过……人也少,钱也少,成果出的也少……这就难了,没有个几年十几年是扭不过来的。 美国海军也一样,之前咱们就说过美国海军预备役运输船团,至今还在用最后一代蒸汽轮机商船,搞一次动员演习得在全国范围内搜集还会操作这些机器的船员(现代商船都用柴油机,蒸汽轮机基本只有航空母舰和核潜艇上有,然而那个和商船的标准还完全不一样),就更甭提去年才算是换掉5寸软盘,用上固态硬盘的“民兵3”洲际导弹了。 而美军自身一样也有“和平病”,就是打了20年治安战,都不知道正规战是啥样的了,前面我们报道过,在演习场上随便开开电子干扰就能让美军旅级战斗队丧失通信指挥能力整个瘫痪下来,因为过去几十年他们都没练过电子对抗,甚至已经连基本的通信纪律都不讲了。 从“和平病”这样的角度来说的话,其实说到底,就是全世界30年没打大仗,各大国军队互相看着都有点“麻杆打狼两头怕”了。 美国要搞“新冷战”,首先就得先解决这些个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其实也是一样,如果对手往冷战那个方向转了,我们也不得不做好应对措施。 当然,我们的民众、企业乃至政府对于国际竞争和危机之前长期缺乏实感。甚至在一些驻外机构当中,在近年高度激化的反华对抗方面也有不适应的,甚至连一些驻外多年的同志,其实也是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的,被人家一恐吓,一针对,就有点精神上吃不消的,毕竟以前大家都是和和气气的打交道,怎么突然就变脸了呢? 所以我们的“和平病”如果放到整个社会角度而言,还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并且得治。不能因为美国换个总统,下面可能会在具体做法方面往我们以前习惯的套路稍微扭转一些,就以为最糟糕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下面会好起来。 从大势角度来说,以前我们所习惯的讲究外交礼仪,讲究惯例,讲究心照不宣的时代,可能不会回来了。 武器装备发展方面,其实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我国目前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 咱们现在常说,迄今为止我国真正大批量生产装备的武器装备,其实是上一个时代研制的。 当然了, 这很正常,科研工作总有一定周期的,哪可能今天画图纸,明天就生产了呢? 我国上一个时代的武器装备特点是什么呢? 说到底就是穷小子乍富呗…… 其实我国2010年前开始规划,2010年后开始大量装备的这一代武器,其替代目标基本都是老的不像话的老装备。 以前开59,以后开99A,或者大八轮,或者15式;以前坐63式运兵车,甚至卡车,以后大家要乘04A突击了;以前开037猎潜艇,一下子换成056…… 在我们军迷看来这当然是乐得飞上天了——但对于部队来说其实有很多问题,比如大八轮突击炮没玩儿转,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居然没有59式打靶成绩好(毕竟35吨的底盘那肯定还是更稳一些嘛);比如056设计上承担的任务现在看来,以它的火力和机动能力并不能很好完成……比如大八轮战车虽然比以前的老车自然是好得多,但放到今天和国际上其他的先进战车比,早期设计的数字化系统毕竟只是一个“基础款”,有点不够用,而且总体性能上也没有那么大的亮点;120毫米98式火箭筒,虽然300米以内很准,但300米以外风偏还是厉害,而且作为步兵班的火力的话,它的基本设计还是有点太累赘了。 那还有一些么, 比如95式枪族和03式,那更是在我们甚至还没有开始“乍富”的阶段就设计的,还要强调节约用料和工时,能用相对简单的设备生产……这种种限制就导致它终究还是存在着一些“别扭”的方面在里面。 经过这十来年的发展,解放军对于我们的“三代”武器的优缺点都已经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在今天这个时代,如果继续生产这些解决了我们基本要求,并且形成了当代主力的武器系统,或者对其稍加改进——其实无法解决它们从方案阶段就存在的一些问题,祝榆生总师当初也说过,99式坦克上还是有一些“遗憾”未能得到解决的,这就是“胎里病”,这个后期再改也无法彻底克服,尤其是“三代”武器装备研制之初,大部分都没有考虑为未来的发展留下更多的冗余,所以改装方面其实是很有点不好办的。 大家都知道96式坦克,前后发展了96A和现在的96B两代“变形车”,但实际上96式基本型无法改装成96A,96A也无法改装成96B,甚至施老上次去开过96B后写文章说96B用了方向盘,开起来和轿车差不多,还有开过96A的老同志上来骂,说你们这就是瞎编,“96A怎么可能改成方向盘?”……有点替施老感到委屈…… 我们看国际上的老坦克改造,T-72、M1可以被改出花来,但是T-55、M48这些的改装,要么就是只换个炮,装个火控,要么就得把整个炮塔(也可能是底盘,比如台湾省的“勇虎”)都换掉,那其实就和全新生产一个车没啥两样,俄罗斯纸面性能最好的T-55改装方案是给它切开,加一对T-80的负重轮上去……简直都畸形了……我们的三代武器系统要实现“脱胎换骨",那改造幅度也差不多得是这样……这个你也真的没办法。 我们不要忘记这一代武器系统其实是我国第一代完全自主设计,并大批量生产服役的系统,虽然经过了充分的论证、谨慎的决策,但终究会受到当时的时代限制、认识限制、条件限制,要实现“世界一流军队”的要求,那还是确实需要有些新面貌的。 前段时间笔者首次接触了新一代枪族的生产线,给我的感觉就是,虽然只是军队最基础的武器装备,但新一代QBZ-191枪族确实是我国“第四代”武器装备中的一个。笔者之前也写文章说过,这支枪最大的亮点,就是它可能是我国轻武器制造和设计方面的一次变革。 同样,新型车载155毫米、122毫米自行火炮,也是我国“第四代”系统的一部分,还有15式轻型坦克,这些都可以说是我们“第四代”武器系统的先声。 当然更不用说,目前正在开始装备,并且还在继续改进之中的DF-17高超声速导弹,未来这种导弹的性能,例如突防速度、打击精度、可靠性等性能,将可能会比现在有更大进步。 还有歼-20战斗机,虽然是2010年前就开始研制,但它的完善工作也是在新时期进行的, 也没有留下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些“三代”武器的典型特征, 当然某种意义上歼-20就是我国第四代武器的第一个代表。 海军方面,055型大型驱逐舰也是一个典型。 这一代武器装备的特点是,总结了对前一代系统的优缺点,放大优势,克服缺陷,并且为未来的发展留下一定的冗余量(可能),同时在基础原理,性能水平等方面也要实现一定的突破。 目前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或者听到一些风声的,已经造出样车,或者概念车,包括新一代的轮式车族、新一代两栖车族、新一代伞兵战车等;空军方面,是我国的第二种第四代隐身战斗机和战略轰炸机(当然轰-20是否已经确定方案现在还不清楚)。 海军方面,使用先进综合桅杆等先进技术,更适合远海大洋高速航行的新型舰经过多年研讨,也终于理顺了思路,而在此之前的056型轻型护卫舰,由于作战能力很难大幅度提升,目前已经停止建造,未来可能会逐步被替换成新舰。 对于大型舰艇方面,055型之外,076型两栖攻击舰的部分设计指标也已经公布,它可能将可以临时搭载固定翼舰载战斗机,而同时将使用无人舰载机为主要装备,成为比美国的两栖攻击舰更加面向未来海战形势的新型战舰。 此外有消息称,“全能舰”的概念也进行了一些前沿性的探讨,据说讨论的结果认为,如果要实现这样的设计方案,可能需要使用核动力,吨位至少4万吨。 当然了,这其实也说明“全能舰”概念距离现实可能还是远了一点——它更多的是一种对于比较遥远未来的展望,即使真的要搞,可能也是“第五代”武器系统开发的时候才考虑的问题了。 不过反过来说,看看美国方面提出的大量未来舰艇的设计方案:例如,今年他们提出的方案是,把有人战舰和无人战舰分开,攻击型武器都装在无人舰上,有人舰专门负责防御武器和安装远程的传感器用来掌控全局。 所以其实,在我们“第四代”武器研制的时候,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也就出现了,以前我们研制武器装备都是以敌人的最新现役主力武器为假想敌,设计上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克制敌人的弱点。 但是现在,其实中美两国是同步在研发新一代武器——这就是说我们得“我预判了你的预判”了…… 当然如果技术上有优势,比如我们的高超音速导弹,可以做到针对敌人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反导系统可能实现的能力来考虑突防性能…… 但是那些技术上没有优势,或者优势不那么大的方面,这就很难了。 不过这本来就是进入工业时代以来各国军事发展的常态,像20世纪90年代到2020年这样,对手主要武器整整三十年没有换代的局面,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是一个特例。 但这也没什么,过去三十年中国军事工业和科研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叫做“第三代武器系统”,今天我们实力更强了,经费更充裕了,热爱国防事业的年轻人更多了,我们应该对未来更有信心。 常有人说军迷都是大猪蹄子,什么东西一公开了大家就不觉得它有多值得关注了…… 可这本来就是看热闹群众的本性啊,这没什么,对于这个正在冉冉上升的世界最大的工业体系的一员,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军迷最期待的,是未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0.00%(0)
0.00%(0)
0.00%(0)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