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游戏论坛>帖子
新之说:“猴版”韦小宝再毁经典,金庸武侠正在离我们而去吗?
送交者: x-file 2020-11-26 18:35:37 于 [世界游戏论坛]


2020-11-26 07:50:19字号:A- A A+来源:观察者网

【视频/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新之AKIRA】

大家好,我是在观网陪您聊文娱的新之。最近啊,又有一部“烂剧”因为它的“烂”而火遍全网,那就是由张一山主演韦小宝的2020新版鹿鼎记。这部剧到底烂得有多离谱,烂到豆瓣评分跌破2.5,这部剧拍得有多扯淡,吐槽这片子的视频播放量轻松破百万。我抱着学习的态度打开了这部凭借骂名在各大平台搜索量名列前茅的剧,看着张一山如同面部痉挛一般的夸张表情和突破人类常识的行为逻辑,我只有一句话:“介猴卖不?”再看下面的剧情,我的心中不断盘旋着李成儒老师的观影三连: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如坐针毡。

虽说资本生产烂片、网络吐槽烂片,观众在笑骂中图一乐呵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但我依然觉得这部所谓的《鹿鼎记》连被吐槽的必要都没有,毕竟你无法面对一个腌菜坛子煞有介事地一条条分析它为什么不是冰箱。

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作品中哪一部成就最高历来众说纷纭。其中很多人觉得这部封笔之作《鹿鼎记》是金庸武侠世界的最高峰。当《鹿鼎记》最早开始在报纸上连载时,社会舆论普遍不太相信这是金庸本人的作品,怀疑是不是那几个叫“金庸新”“金庸名”的家伙又重出江湖了。毕竟这个叫韦小宝的小混混年纪轻轻不讲武德,专门偷袭江湖老同志,还一路坑蒙拐骗、飞黄腾达、官运亨通、妻妾成群。如果这样的人都混成了金庸男主,那让张教主、郭巨侠、乔帮主、令狐少侠们情何以堪呢。

然而随着这个处处带有讽刺和黑色幽默的故事逐渐展开,我们发现了金庸宇宙武力坍缩的末端,江湖的尽头一个真实的世界。通过韦小宝这个喜剧式人物的穿针引线,金庸亲手解构了自己创造的武侠世界和侠义精神,从《书剑恩仇录》到《鹿鼎记》,从的传承模仿到的批判解构,金庸先生完美地完成了自己“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的武侠创作旅程,《鹿鼎记》也是他留给后人和整个武侠创作门类的宝贵财富。

我们再回到今天这部所谓的《鹿鼎记》,我们看到了什么呢?首先,这部剧只能称为搞笑喜剧而不能说是武侠剧,这里面是根本没有江湖的,里面所有的江湖人物都毫无江湖气息,剧情中不仅全部删去了贯穿原著始终的明史案,连“反清复明”都仿佛过家家一样被完全透明化,其次,是全体被无情地降智商,原著中八面玲珑的韦小宝、少年老成的康熙、儒雅正气的陈近南、阳奉阴违的多隆、心机深沉的海大富以及后期出现的吴三桂等人,哪个不是万里挑一的人精,到了这一版变成了开局一个朝廷通缉犯在妓院里大摇大摆说自己是通缉犯,然后别人来抓你你吓得赶紧问后门在哪里,两个渣渣大摇大摆在对方的地盘大声嘲讽武侠世界里武力值最高的群体,太监,天地会的人在大街上喊我们是天地会的快开门啊,老谋深算的高手一定要先告诉对方我的弱点在哪里再开打,要干倒鳌拜的康熙先干为敬把送给鳌拜的蒙汗药自己一口闷了……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这版《鹿鼎记》的剧情,我想就是,一个大傻子在扬州遇见一小傻子,俩傻子一起去北京,被一个老傻子弄进了皇宫,小傻子遇见了一个穿黄色保暖内衣的二傻子和他的妹妹女傻子,抓了一个胖傻子之后然后又阴差阳错成为了一群傻子领导的故事。

所以,当张一山出来反省自己的演技为差评背锅的时候我觉得真的是大可不必,因为看到这里大家心里应该也很清楚了,不是任何人水平的问题,而是拿着金庸的原著,从头到尾这部剧就没打算好好拍。不客气的说这部电视剧从目前看来,与其说是一部电视剧,不如说是一个超长的喜剧小品,而且演出的平台还不是正规晚会,而是某公司年会或者二流搞笑综艺。可以说这部剧在制作时的定位就是一部低成本无脑闹剧,而非什么大制作再现经典。不信你就看看全剧为了省下配音费用渣到随时可以听见现场回声的收音,为了省下群演费用永远人烟稀少、人迹罕至的大街和皇宫,为了省下服装预算女性角色人均50元的服装成本,穷到皇宫全体工作人员日常披麻戴孝,连染印花布料都穿不起,说真的,导演您要真的高抬贵手把演职员表里被列为第一女主的建宁公主的服装预算从50元上升到几十年后在雍正朝里做祺贵人时的500块,这剧都不至于这么难看。


咱们都批评到这个份上了,这部剧算是彻底失败了吗?当然不是,相反,这部剧不仅没翻车,说不定此时此刻主创正在某个地方吃着火锅唱着歌庆祝这部剧的成功也说不定。毕竟,以现在的标准看,影视剧创作嘛,生意而已,所谓生意就是收入减去成本,剩下就是赚的。如果我的成本足够低,那么收入的预期也就不用太高。相反,大家可以代入想一想,如果我找最优秀的编剧还原原著精髓,照着史诗级别正剧来改编,请最优秀的演员,从台湾岛一路外景到西伯利亚,最后相会于横店影视城,是不是想想就很过瘾。

但是,这样一部精品在获得好口碑的同时究竟能制造多大的话题度和流量呢?真的很难说。毕竟70-90后的观众对于鹿鼎记的熟悉,是仅仅听到前一句台词就能自动接下一句台词,男主结束了一个主线任务要开哪个新地图都已经了如指掌了。你照着经典拍,成本高不谈,难免会被拿来比较一番,能不能超越还两说。咱不如就横下心拍个烂的,上来让男主先怎么浮夸怎么演,不怕烂得惊天动地,就怕糊的杳无声息,大家上来先被吓到了,各路视频博主立马跟进吐槽,相当于免费宣传了,大家笑也笑了,骂也骂了,关注度流量也有了,最后男主出来道个歉还能赚把同情,说不定最后还能反转一下,总会有观众觉得“其实没有那么差啊,坚持看下去还挺好的。”名也有了,哪怕是骂名;利也有了,哪怕是蝇头小利,生意嘛,不丢人。

其实,抛开以上各种分析和批评,这部闹剧版本的《鹿鼎记》 折射出一个更加令人唏嘘的现实,那就是,并不是这一部电视剧的问题,而是近年来,金庸武侠剧这个整体的IP正在不断劣化。固然张一山的猴版韦小宝让观众们情不自禁翻出曾经的周星驰版,陈小春版重温经典,甚至排队去给油腻的黄晓明版道歉,但近年来在电视屏幕里上演生物退化论的可不止是韦小宝一个金庸人物。我至今仍然记得当年张纪中版金庸是如何被口诛笔伐,大家批评黄教主浮夸的演技,把李亚鹏和黄日华进行惨烈的对比,辩论三百回合刘亦菲和李若彤谁才是最符合原著的小龙女,然而当“小笼包”横空出世之后,大家都不说话了。

如果说“小笼包”至少还有那么点小家碧玉的清纯和憨态可掬,你能告诉我段誉,他在TVB版里曾经是这样的

后来在张纪中版里是这样的

后来冷不丁就变成了这样

马上2020年的新版本中还将变成这样

史上第一版《笑傲江湖》是1984年的TVB版,那时候的令狐冲是周润发,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令狐冲是吕颂贤,是李亚鹏,是霍建华,然后到了2018年,电视剧里的令狐冲突然就变成了这样一个人

以及一众脸长得差不多的女明星,除了能够拿去给明星连连看增加难度之外,我看不出也没有兴趣了解她们到底是谁。金庸老爷子已经驾鹤西去,但我还是忍不住要大喊一声,作为香港武侠IP扛把子的金庸,自他开始写小说起,何曾受过这种待遇?!

想当初,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代浪潮改变了香港,也促成了江湖的大洗牌,重新塑造了“武侠小说”这一通俗文学门类。延续百年的“江湖社会”在中国灰飞烟灭,南拳北腿于是纷纷聚集在了香港这样一个狭小的弹丸之地。与“武林”一同挤在香港的是一群年轻知识分子,金庸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他们不同于香港土生土长的小市民,但却必须在小市民的生意和情趣中讨生活,大众传媒成为了他们纷纷投身的行业;香港武侠的开山祖师梁羽生最初就是作为记者报道太极拳和白鹤门的“决斗”,眼里看到的是一场平庸的“王八拳”,心理却是思绪万里,脑洞大开,开始了《龙虎斗京华》的报纸小说连载,从此香港武侠便一发不可收拾。恰巧金庸也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职业报人,随着他不断挖坑努力填坑的职业操守和专业水准,《明报》崛起,一代武林宗师就此诞生。

与此同时,一批成长于上海十里洋场的职业电影人也南渡来到了香港,在这个南国之地开辟事业,一时间香港的电影空前繁荣,成为了南洋的文化中心。为了迎合香港高度逐利的商业价值和高度世俗的文化需求,天马行空光怪陆离的题材成为了首选。于是乎,这些新鲜出炉的武侠小说成为了最热的题材,往往连载尚未结束,实体书还未出炉,剧本早已到位。在一个从50万迅速膨胀为300万人口的嘈杂都市中,一个全新的“江湖”应运而生。金庸和香港,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共生关系。

金庸武侠最早的影视化可以追溯到1958年,由香港峨眉影片公司出品的《射雕英雄传》。当时的邵氏公司一口气拍了22部充满了“邵氏风格”的金庸武侠。八十年代末,邵氏老板邵逸夫把精力放在了电视领域。于是我们熟悉的TVB系列金庸武侠剧开启了大幕。八十年代万人空巷的《射雕英雄传》、古天乐美颜盛世的《神雕侠侣》、大气磅礴的《天龙八部》以及轻松搞笑的陈小春版《鹿鼎记》,这几部经典至今在大陆观众心目中几乎都是“零差评”。当然同一时期还少不了黄金时代的一批著名电影导演也踏入了金庸世界,创造了一批名垂影视的经典新派武侠电影。

到此为止,金庸武侠一直是香港影视圈的顶级IP,是票房摇钱树,是明星制造机,日后如日中天的影帝们,像梁朝伟、周润发、张国荣、刘德华,哪个不是在初出茅庐、冉冉升起,被公司重点培养时就出演了金庸剧呢,后来的那些著名女明星也几乎没人能错过金庸角色的邀约。进入新世纪,金庸武侠的翻拍又进入了新的高潮——内地班底的金庸剧成为主流。其实我个人觉得金庸对于香港出品的金庸武侠很难说没有某种遗憾,无论是邵氏还是TVB还是剑走偏锋的新武侠电影,都难免故事性有余,严肃性不足,重娱乐而轻格局,服化道相对简陋,拍来拍去走不出海边那几座山,甚至是摄影棚内搭的假山水,当年央视出手要拍《笑傲江湖》,金庸老先生寄予厚望,只收了一块钱的版权费,然而最后的反响却是毁誉参半,脱离了下里巴人走向高山流水的金庸武侠似乎也有点水土不服,而后来的张纪中《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和《鹿鼎记》都没能超越《笑傲江湖》的意境神韵和严肃的正剧风格,反而再次回归了明星加商业化编剧的路子,只不过场景更宏大了一些而已。

千里搭长篷,没有不散的筵席。如今的金庸剧以及众多耳熟能详的武侠大家作品如您所见已经变成了积压在影视公司手中的版权鸡肋,据我所知很多IP都是快要到期临时拼凑的团队搞一搞,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二线演员主演,十八线演员参演,服化道简陋俗艳、剧情松散敷衍,改编不知所云,运气好的呢能雷一雷观众,运气不好的比如说很多人其实不知道的夹在黄晓明版和张一山版之间的那版鹿鼎记,以及刚才提到的屌丝版令狐冲,都悄无声息地糊掉了。这种品质上的差距我们对比一下相隔12年的两版《笑傲江湖》片头就能轻易感受到。

为什么纵横四十年的金庸武侠突然就不“灵”了呢?个人简单总结一下大概就是,香港已经不再是那个香港,没有了孕育故事的土壤,大师们也纷纷离场,老一代读者对剧情耳熟能详,新一代对套路也没有了向往。另一方面,和表外甥女琼瑶一样,金庸作品的内核也在不断被解构,渴望“四女同舟,齐人之福”的张无忌被当成了渣男代表,“一见杨过误终生”也撩不动现在的小姑娘,为什么表哥总不是好人?为什么不接受男主的爱就一定没有好下场?为什么赵敏要为了爱情抛弃自己的父亲和国家?就连金庸用来讽刺野心家“变态”下场的东方不败,也从一个令人恶心的彪形大汉变成了向往江湖自由和人性解放的漂亮御姐。当下里巴人的大众流行变成了官方盖章的经典,然后大众再通过解构经典、最后通过毁经典吸引最后的眼球的时候,基本上作品也就进入了生涯的末期。

金庸真的会离我们而去吗?这是一个我很怕回答的问题,不过我比较乐观的答案是不会。因为武侠,我们还没有看够,对于金庸武侠世界的探索也还远远没有穷尽。我依然期待着下一次“金庸热”的到来,我们现在在开拓影视工业时总是在讨论如何创造所谓的“宇宙”,而现实是宏大的金庸“武侠宇宙”其实并未被影视工业真正完美地展现过,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碰撞的武侠世界其实是一个取之不尽,充满无限可能的宝库。在未来,如果中国也能出现如《指环王》系列的影响深远的系列巨制电影,我想金庸IP可能是最佳的选择之一。正如金庸用解构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自己武侠世界的圆满与升华,一个金庸周期的结束未尝不是下一个金庸周期的开始。

三十年后,让我们再看金庸。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nbsp;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