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游戏论坛>帖子
方方公布武汉日记约稿过程
送交者: x-file 2020-04-29 06:04:45 于 [世界游戏论坛]


文章由二湘的十一维空间4月29日发布:

方方:

所有针对我的、或是针对他人的攻击,都因这本日记而起。所以,我清理了一下那些质疑内容,以尽可能的耐心,再次进行说明。也为自己的人生作一份备忘录。


武汉于元月23日封城。

元月25日即初一那天,《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通过微信找我约稿。下面是我与程永新的对话记录:

程永新:方方老师,全国都关注武汉的疫情,封城之后武汉人的生活状态,我们想组织几个作家,写个“封城记”,就写写日常生活,面对疫情灾难的态度,不知方方老师有兴趣吗?

我:我不能确定。我先记录着再说。

程永新:好好,过段日子再来扰叨。其实面对疫情的人生况味是有意味的。

我:是呀,今天还在说,有这样的经历,才能真正体会到人心惶惶。

当时的武汉,虽不像封城前后几天那样恐慌,但还是有不少坏消息流传。这天是大年初一,我女儿在她自己的住所隔离,她的父亲在上海住院,疑似感染。我们分开,各自过年,我几乎没有心情写作。所以,当时我并没给程永新一个确定答复。但也觉得应该记录一下。封城,毕竟史无前例,而我人在城中,本应记录。

就这样,我上了微博,写下了第一篇。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己的微博能不能用,特意问了一声,能不能看见。在这一篇里,我明确地写了程永新约稿《封城记》一事。

因为不是写日记,也不是写文章,只是想将疫中所见所闻记录一下,所以我写得很随便,并且也没有打算天天记录。初二就没有记,初三则记了两篇。因为心里想着只是记录,以后再写文章,所以写得很随意,也没有好好检查,经常出现错漏字。我自己还小小地自责了自己,也有读者教我怎样在微博上修改错漏字。

为什么后来被叫作日记呢?印象中是在我写到十来篇时,某个热心的读者将我所有零散的记录汇集一起,取名为《方方日记》,又或是叫《封城日记》。我记不太清了,大概是这两个名字中的一个。而到了那个时候,我也差不多算是一日一记,于是就接受了“日记”这个说法。

重点是:

1、它是《收获》杂志约稿,而不是所谓美国出版社“约稿”;

2、它最初不是日记,而是为写《封城记》所作的记录。所以,它没有像日记一样“放在抽屉里”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热门评论 10条

观察员评论 38条

  • 坚强才能胜利
    方方日记的恶心之处:
    渲染抗疫时期措施侵犯人权了。
    指责因国人恶习造成病毒传播。
    攻击政府措施不当致病毒扩散。
    诅咒政府不改变机制,非典和
    新冠后还会有第三次类似疫情。
    攻击海外华人大批量购买国外
    口罩,造成外国现在口罩紧缺。
    造谣殡仪馆有一地的无主手机。
    造谣还活着的梁护士已经死了。
    耍特权,如武汉刚封城一罩难
    求,有人送给她20个N95口罩;
    开始说她叫警察局派人送她侄
    女去机场,后改口说她通过私
    人关系找警官帮忙派人送她侄
    女,封城禁行期间她还能派车。
    还勾结外国宣传机构出版日记,
    给外国攻击我们国家“递刀子”!
    我们官方媒体何时出来批判啊?
    最可恶的这人还吃着国家给的补助,一边吃一边砸一边骂。现在来看当年文革当年过激了一点冤枉了不少人,但是同样也客观存在有一批非常需要被劳动改造的小资本主义知识分子。文革有冤枉的也有漏网之鱼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